有的体统与格局!
李世民听得心潮澎湃,却又五味杂陈。
他紧紧盯着秦杨,试图从他眼中看出一丝一毫的虚伪或试探,但只看到了一片坦然与…如释重负的真诚。
“秦卿…朕…朕明白你的心意。
只是…”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声音有些沙哑,“如此重托,朝廷…眼下的人才、机制…接得住吗?万一…万一有所疏漏,技术外泄,或是管理不善,岂非…辜负了你与秦兄的一番心血?
“陛下!”
秦杨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这正是臣要说的话!”
“图纸、流程、乃至熟练的工匠,龙原都可以毫无保留地移交!
甚至可以派出骨干,协助培训,直至朝廷的人能完全接手!
但是——”
他目光锐利如刀,直视李世民:“如何保密,如何管理,如何防止贪腐,如何确保这些‘利器’永远掌握在朝廷手中,用于强国富民,而非成为某些人牟利或作乱的工具——这,就是陛下您和满朝诸公需要操心、需要负责的事情了!”
“这本就是朝廷的职责!
是陛下身为天子的责任!
不能永远指望我秦族既当工匠,又当保安,还替朝廷操碎了心!
我们已经帮得太多了!
甚至很多本不该我们插手的事,我们也插手了。
如今,基础已经为您打得足够扎实,诸子百家这些现成的技术人才也任您选用。
若如此,朝廷还接不住,守不住…”
秦杨摇了摇头,语气甚至带上了一丝“恨铁不成钢”
的意味:“那陛下…或许真该好好想想,这朝廷的筋骨,是不是该彻底换一换了。
而非一味依赖我秦族这把‘外来的刀’。”
这番话,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李世民的心上!
既是无比的信任与托付,更是尖锐的批评与鞭策!
李世民脸色瞬间变得无比严肃。
他背着手,在御案后来回踱了几步,良久,猛地停下,转身看向秦杨,眼中已是一片清明与决绝:
“好!
好一个秦杨!
好一个‘帝友’!
朕…明白了!
是朕…与这朝廷,安逸太久了!
总想着倚仗你们这棵大树乘凉!
却忘了…这大唐的江山,终究要由朕和朕的臣子自己来扛!”
他重重一拍御案:“地,朕给你!
就在龙原旁,划出渭水之滨最好的万亩官田!
由你将作监全权规划建设!
所需钱粮人力,由户部、工部全力调拨!
朕…会亲自督导,命房玄龄、杜如晦总揽此事!
抽调百家精英,组建班子!
必不使国之重器所托非人!
若有差池,朕…第一个问责自身!”
“至于你们秦族…”
李世民语气放缓,带着一丝感慨与歉意:“是朕…疏忽了。
只顾着让你们出力,却忘了你们也会累。
往后…这些繁琐的国之重器生产,便由朝廷接手。
你们…便安心去做你们更擅长、也更想做的事——经商赚钱,研更精妙的新器物,或者…好生休养。
如何?”
秦杨脸上终于露出了自内心的轻松笑容,拱手道:“陛下圣明!
如此…甚好!
秦族上下,感激不尽!
这,才是真正的‘帝友’之义——匡扶于危难,功成而身退,各司其职,共襄盛世!
他从怀中取出一份厚厚的卷宗,郑重地放在御案上:“此乃水泥、红砖、活字印刷、新法造纸、百锻铁的全套工艺图纸、流程规范及关键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