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深知,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是不容触碰的底线。
秦杨看着他们略显惶恐却又无比认真的神情,脸上的寒意渐渐消散,露出一丝淡淡的、却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安静。
“好!
有诸位这番话,我秦杨也就放心了。”
他语气缓和下来,“我知道,诸位最在意的,无非是学问传承,文脉不绝。
这一点,陛下和我,都可以向你们保证!
只要遵循规则,拿出真才实学,你们的学问,必将随着大唐的强盛,传播得越来越广!
学习的人,会越来越多!
你们的道统,非但不会断层,反而会扬光大,真正实现你们先辈梦寐以求的‘万古永存’!”
这番话,说到了所有百家代表的心坎里,让他们眼中瞬间爆出激动和渴望的光芒!
纷纷躬身:“多谢二爷成全!”
“必为大唐效力!”
秦杨点了点头,站起身,走到厅中,目光再次扫过众人,语气变得深沉而富有启性:
“还有一点,我希望诸位切记。”
他缓缓道,“着书立说,广纳门生,固然是传承之道。
但切不可因此便固步自封,画地为牢!
学问是活的,是需要不断进步,不断更新的!
正所谓…”
他略一沉吟,朗声吟诵道: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四句诗一出,如同清泉流淌,瞬间浸润了在场所有人的心田!
这些饱读诗书的百家学者,立刻品出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秦杨看着他们若有所思的神情,解释道:“这‘半亩方塘’,便是你们各自的学问。
‘天光云影’,是世间万象,是百姓疾苦,是国家需求。
而‘源头活水’…”
他加重语气,“就是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不断的与外界交流,不断的自我革新!”
“你们不能只抱着老祖宗那几卷竹简啃一辈子!
要睁开眼睛,看看这日新月异的大唐!
要低下头来,听听这黎民百姓的呼声!
要伸出手去,接触龙原这些新器物、新学问!
甚至…要敢于向其他学派学习,取长补短!”
“只有让‘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你们的‘方塘’,你们的学问,才能永远保持‘清澈’,永远充满生机!
才能真正服务于这个时代,而不是变成一潭臭的死水!
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吗?”
百家代表们听着这浅显诗句中蕴含的宏大警醒与期望,一个个心潮澎湃,深受震撼!
他们原本以为,着书立说便是终点,没想到,这位看似粗豪的龙原二爷,竟有如此深邃的见识!
法家代表深吸一口气,由衷叹服:“二爷一席话,真是振聋聩!
‘活水’之喻,精妙绝伦!
我等…受教了!
必当谨记二爷教诲,不断学习,不断精进,绝不敢固步自封!”
“二爷放心!
我等定让学派学问,如这‘源头活水’,生生不息!”
众人齐声应和,眼神中多了几分前所未有的清醒与坚定。
“很好!”
秦杨满意地笑了,“既然如此,诸位就请回去准备吧。
将你们的核心典籍、实用技艺,整理成册,尽快送来。
我龙原书局,会派出最专业的编辑,与诸位一同勘校、审核、排版、印刷。”
他大手一挥:“我希望很快就能看到第一批汇聚百家精华、充满‘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