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猛地转向内侍,语快得如同爆豆:“快!
传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
立刻!
马上!
跑步进宫!”
“是!
是!”
内侍连滚爬爬地冲了出去。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三人便气喘吁吁地赶到了两仪殿。
他们显然也刚刚得知消息,脸上同样写满了极度的震惊与茫然,和意外惊喜,面带喜色的说道
“陛下!
这…这两万士子…如何是好?”
房玄龄最先稳住心神,但语气依旧急促,“贡院根本容纳不下!
现有的考官、胥吏人手,连维持秩序、登记造册都远远不够!
更别提后续的命题、监考、阅卷、遴选!”
杜如晦眉头紧锁,补充道:“还有住宿、饮食、治安!
两万人涌入长安,一旦安置不当,生出乱子,后果不堪设想!”
长孙无忌则面色复杂,既有对人才蜂拥而至的欣喜,更有对失控局面的担忧:“陛下,新科举本为打破垄断,选拔实干之才。
但…人数如此之巨,良莠不齐,如何能保证选拔的公正与效率?若处理不当,恐好事变坏事,徒耗国力,反损朝廷威信!”
所有人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是一场幸福的灾难,一场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李世民在殿内快踱步,目光锐利如鹰。
突然,他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断的光芒!
“尔等所虑,皆是实情!
但!”
他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危机便是机遇!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他看向三位重臣,语飞快地下达指令:
“玄龄!
你总揽全局!
立即以政事堂名义,布紧急敕令!”
“一、开放长安所有官署空房、军营校场、乃至各坊闲置公廨,临时改为士子接待点与考场!
命京兆尹、金吾卫全力配合,维持秩序,保障饮食供应,绝不能让一个士子露宿街头,饿着肚子考试!”
“二、抽调六部、御史台、翰林院所有闲散官吏、书吏,乃至国子监学生,全部充任考务!
告诉他们,这是国之大考,人人有责!
办好了,重重有赏!”
“三、征调城内所有客栈、酒肆,统一安排士子住宿,费用由少府监先行垫付!”
“克明!”
李世民看向杜如晦,“你负责协调物资与安保!
命户部紧急调拨钱粮,保障后勤!
命程知节、抽调精锐府兵,协助金吾卫,分区划片,日夜巡防,确保万无一失!
告诉将士们,这些士子,是大唐未来的脊梁,务必护其周全!”
“辅机!”
最后,他看向长孙无忌,目光深邃,“你立刻去一趟国子监和新设的格物院!”
长孙无忌一愣:“臣去国子监?”
“对!”
李世民重重道,“国子监内,如今汇聚了多少诸子百家的博士、大贤?还有格物院里,那些精通算学、匠造、医理的新派学者?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现在,正是他们报效朝廷、施展所学的时候!”
他走到长孙无忌面前,沉声道:“你去告诉他们,新科举的考题,不能只靠我们这些老家伙闭门造车!
要他们根据各自专长,迅拟定策问、实务题!
经学策论,由儒家博士负责;算学、策问,实物题,由格物院出题;医工、农事,匠造、格物,亦需专家命题!
题目要务实、新颖、能甄别真才实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