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策引经据典,时而诉苦,时而强调大唐货物的稀缺和精良,甚至偶尔会抬出“若可汗觉得不合适,那我只好禀明秦王,缩减互市规模…”
来进行软威胁。
突利可汗则时而咆哮,时而摆出“若价格不合适,部落头人们绝不会答应”
的姿态,甚至偶尔也会暗示“若交易不公平,恐伤和气,不利于边境安宁”
。
两人唇枪舌剑,讨价还价,为每一石盐、每一匹布、每一口锅、每一张皮子的价格争执不休。
书记官和突厥通事忙得满头大汗,不停地修改着清单上的数字。
这场谈判,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
金帐之内,没有了之前的刀光剑影,却充满了商业利益的激烈博弈。
最终,双方都感到有些筋疲力尽,也都做出了一定的让步。
一份初步的、相对平衡的互市货物清单及兑换比例终于大致敲定下来。
大唐主要输出:粗盐、黑茶砖、铁锅等铁器、棉麻布匹、粮食、瓷器、药材等。
输出量:满足了突利大部分需求,但略低于其最初要求。
突厥主要输出:马匹战马、驮马、牛羊、各类皮草、羊毛等。
兑换比例:对突厥比最初方案有利,但大唐也确保了足够的利润空间。
关键点:铁器严格限定为生活生产用具,绝口不提兵器。
马匹贸易量受到了大唐方面的“消化能力”
限制,但突利同意提供一定数量的优质种马。
王玄策看着最终清单,点了点头:“可汗,此清单,外使需快马报予秦王殿下及陛下御览。
若无异议,便可依此执行。
批互市,可于朔州边境择地开展。”
突利可汗也松了口气,虽然没拿到最想要的武器,但能获得大量急需的物资,总算是不虚此行。
他哼了一声:“但愿你们唐人守信!”
“彼此彼此。”
王玄策微微一笑,拱手道,“既然如此,外使便先行告辞,回去准备。
具体互市地点、时间、管理细则,不日将有专使前来与可汗麾下详谈。”
谈判至此,暂告一段落。
王玄策成功完成了他的第一阶段使命:以不输出核心军事技术为底线,初步达成了互市协议。
然而,他和突利可汗都清楚,这纸协议只是开始。
真正的考验,在于后续的执行,以及…双方在利益驱使和猜忌并存的背景下,能否真正维持住这脆弱的和平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