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年,三月初一。
大朝会。
太极殿内,庄严肃穆。
经历了一个新年假期的休憩与那场惊天动地的集体婚礼狂欢后,文武百官再次齐聚于此。
许多人脸上还带着些许疲惫,但眼神中却难掩兴奋与期待,低声交谈着新年期间的见闻,尤其是龙原那场奢靡盛大、帝后亲临的婚礼,以及那照亮了整个长安夜空的绚烂烟花。
然而,当皇帝驾临的钟鼓声响起,所有人立刻肃静归位,垂恭立。
李世民迈步登上御阶,转身落座。
今日的他,头戴冕旒,身着衮服,面色因一夜未眠而略显疲惫,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锐利的目光扫过下方群臣,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振奋与威严。
“众卿平身。”
他的声音洪亮,穿透大殿。
“谢陛下!”
百官起身。
例行礼仪之后,李世民没有像往常一样先处理积压的政务,而是直接看向身旁的内侍监。
内侍监会意,上前一步,展开一卷早已备好的圣旨,朗声宣道:
“陛下有旨:宣——马周、王玄策,上殿觐见——!”
旨意一下,百官皆是一愣,面面相觑。
马周?王玄策?这是何人?竟能让陛下在朝会伊始便特意宣召?许多消息灵通之辈,如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则目光微凝,露出了然与期待之色。
在众人好奇与探究的目光中,两名男子一前一后,缓步走入大殿。
前者,年近三十,身形清瘦,面容清癯,穿着一身浆洗得白却极其整洁的青色布袍,目光沉静,步伐沉稳,虽面对满朝朱紫,却无丝毫怯懦,反而有种洞察世事的从容。
正是马周。
后者,年纪稍长几分,约三十出头,肤色微深,风尘仆仆,眼神锐利如鹰,顾盼之间自有锋芒,步履间带着一股常行远路的干练与坚韧。
正是王玄策。
两人行至御阶之下,躬身行礼:“草民马周(王玄策),叩见陛下!”
李世民看着殿下二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朗声道:“免礼。”
他目光扫过群臣,声音陡然提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今日朝会,朕有两件要事宣告,关乎我大唐未来国运!”
百官顿时屏息凝神。
“其一!”
李世民指向马周,“此人名曰马周,字宾王。
虽出身寒微,然胸有经纬,尤善理财明法,通晓时务,有经天纬地之才!
朕与房相、杜相、魏大夫等亲自考校,其才学韬略,堪称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
四字一出,满朝哗然!
陛下竟给此人如此高的评价?!
不等众人消化,李世民继续道:“如今朝廷推行新制,整饬商税,筹建商会,乃强国富民之根本!
然此事千头万绪,非大才不可掌总!
故,朕决意破格擢升!”
他看向马周,目光灼灼:“马周听旨!”
“草民在!”
“朕授你为户部郎中,权知市舶税监司事,赐绯鱼袋!
总揽天下商税厘定、征收、稽查、审计之则!
负责‘大唐商会’筹建之一应具体事务!
直接对朕与宰相负责!
望你秉公持正,锐意革新,替朕管好这天下的钱袋子,莫负朕望!”
“臣!
马周!
领旨谢恩!
定当竭尽全力,死而后已!”
马周重重叩,声音清晰坚定,并无狂喜,只有沉甸甸的责任感。
“户部郎中?权知市舶税监司事?”
“直接掌总商税和商会?这权力…”
“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