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点头。
秦哲目不斜视,一步步穿过百官队列,走向御阶之下那片为他预留的空地。
他所过之处,空气仿佛都凝滞了。
终于,他在距离御阶九步之遥处站定,微微抬头,与龙椅上的李世民目光交汇。
一瞬间,时间仿佛静止。
一位是九五之尊,大唐天子。
一位是异军突起,即将并肩的秦王。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碰撞,没有言语,却仿佛交换了千言万语。
有渭水畔的初见,有并肩抗敌的血火,有深夜对饮的坦诚,也有此刻这复杂难言的册封。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极快的感慨,随即化为帝王的威严与…一种近乎托付的郑重。
秦哲眼中则是一片深沉的平静,无喜无悲,唯有眼底最深处,藏着一丝无人能察的警惕与疏离。
礼部尚书深吸一口气,展开那卷以金线织就、玉轴为杆的圣旨,用尽平生力气,以最庄重洪亮的声音,开始宣读:
“维贞观二年,岁次戊申,仲春吉日,大唐皇帝臣世民,昭告于皇天后土,文武百官,天下万民:”
“朕闻:天命靡常,惟德是辅;功高盖世,必飨其荣。
咨尔秦哲,本始皇寻仙苗裔,秉性忠贞,天授神武,道济苍生…”
圣旨以骈四俪六的文体,极尽铺陈之能事,将秦哲自渭水救驾至献粮抗疫、从平逆定乱到献策革新所有功绩一一列举,辞藻华美,褒扬至极。
“…尔之功业,上卫霍,下掩良平;尔之德泽,内安宗社,外抚夷狄。
实乃擎天驾海之栋梁,经邦纬国之元勋!
朕感佩于心,天下共睹。
常人之赏,不足酬其功;寻常之爵,难以表其荣!”
“今顺应天心,俯从民意,特破格殊恩,创制封典:”
礼部尚书的声音陡然拔高,几乎声嘶力竭:
“册封秦哲,为秦王!”
“赐九锡!
冕旒车服,仪仗护卫,皆依亲王最高制,位在诸王之上,与朕…并肩!”
“钦哉!”
“秦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广场之上,以程咬金、尉迟恭等武将为,众多官员及部分士卒齐声高呼,声浪滚滚!
虽然不少文官呼喊得有些勉强,但此刻,无人敢公开质疑。
宣读完毕,礼部尚书躬身将圣旨递向秦哲。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秦哲的手上。
他会接吗?会如何接?
秦哲静立片刻,目光再次与李世民对视一眼。
他看到李世民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决断和一丝隐隐的期待。
他缓缓上前一步,伸出双手,接过了那卷沉重无比的圣旨。
动作平稳,没有丝毫激动或惶恐。
“臣,秦哲。”
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冷静,穿透了现场的嘈杂,“领旨谢恩。”
没有山呼万岁,没有感激涕零,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却带着一种与这盛大典礼格格不入的平静和力量。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但很快化为笑意,他站起身,朗声道:“秦王平身!
自今日起,见君不拜,参议不趋,剑履上殿!
赐座!”
内侍连忙在御阶之旁,略低于龙椅、却远高于百官的位置,设下一张蟠龙金椅。
秦哲看了一眼那椅子,没有立刻坐下,只是对李世民微微颔致意。
接下来,便是繁琐的仪式流程:授九锡车马、衣服、乐则、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赐王印、王册,百官依次上前拜贺…
秦哲如同提线木偶般,配合着完成所有程序,脸上始终没什么表情,看得一旁的长孙无忌等人心中愈忐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