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拘泥。
如今朝廷已是生死存亡之秋,若拘泥于常理体制,坐等崩溃,才是真正的因小失大!
秦族虽非朝廷所属,然其与陛下有‘帝友’之盟,利益与共。
其手中握有龙原巨万粮储、工坊无数、更有大批经过历练、识文断字、精通算数格物之才。
若陛下能请得秦族出手,以其钱粮暂充国库,以其人才暂补官缺,必能迅稳定局面,为推行新科举争取时间!
此乃以毒攻毒,以非常之法行救急之策!”
房玄龄点头附和:“克明所言极是!
陛下,秦族人才非寻常胥吏可比。
其工坊管事皆精通管理、算账、调度;其红棍头目皆通晓律法、执行力极强;更有孙思邈可协助太医署,针头刘可培训医护,陈老田可指导农政,教授黄、机关张等皆有大用!
此等人才,若能量才借用,分赴各紧要岗位,必能迅厘清积弊,恢复秩序!
至于钱粮…龙原之富庶,陛下是知道的。”
李世民目光闪烁,显然被说动了心。
秦族的能力和资源,他是亲眼所见,远朝廷现有体系。
若能借用…确是解困良策。
长孙无忌却急了:“陛下!
万万不可!
秦族之人,皆粗鄙不文,凶悍成性!
让其入朝为官,掌管刑名钱粮,岂不天下大乱?更何况,其乃陛下私谊,若公然借用,置朝廷法度于何地?置天下士子于何地?臣坚决反对!”
魏征也道:“陛下,秦族人才或有所长,然毕竟未经科举,不明朝廷规制,恐难胜任。
臣亦认为此事不妥。”
房玄龄据理力争:“规制是死的,人是活的!
秦族之人或许不懂旧制,但他们懂如何高效做事!
如今要的是能做事、肯做事、且能迅把事做好的人!
而不是空谈规制、皓穷经的酸儒!
至于士子…待新科举开考,自有贤才辈出,届时再行替换,有何不可?”
杜如晦也道:“陛下,可对秦族借用之人加以限定,给予‘临时协理’之名,划定权责范围,并由朝廷官员监督。
如此,既可解急,又可防弊。”
双方争论不休,李世民听得心烦意乱。
他知道长孙无忌和魏征的担忧有道理,但杜如晦和房玄龄的建议更符合眼前的实际。
他猛地站起身,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内心激烈挣扎。
最终,他停下脚步,目光变得坚定起来。
“够了!”
李世民沉声打断争论,“朕意已决!”
众人立刻安静下来,看向皇帝。
李世民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定格在房玄龄和杜如晦身上:“玄龄、克明,依你二人之见,秦族…可借何人以解燃眉之急?又可担何职?”
房玄龄立刻道:“陛下,可请秦杨先生总揽协调,其沉稳多谋,可居中调度。
其麾下账房薛氏,精通算学,可暂协户部厘清账目,调度钱粮。
各工坊管事,可分赴将作监、少府监及各州府工曹,督导生产,疏通物流。
红棍中识字通律、办事干练者,可充入刑部、大理寺及地方县衙,协助审理积案,整顿治安。
孙神医、刘医师可入太医署…”
李世民边听边点头。
长孙无忌脸色惨白,还想再劝:“陛下…”
李世民一摆手,不容置疑地道:“辅机不必多言!
朕知道你的担忧。
但如今,治标方能治本!
若朝廷垮了,还有什么规制可言?!”
他深吸一口气,决然道:“朕…这就亲自去一趟龙原!”
他看向众人,语气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