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强求!”
话音刚落,三千将士齐声高呼:“愿随将军!
保卫皇陵!
不负老帅!”
声音震彻山谷,惊飞了林中的宿鸟,在夜空中久久回荡。
王棣眼中热泪盈眶,拔出“破虏”
剑,指向西方:“出!”
队伍如一条黑色的长龙,悄然向西行进。
沿途所经之地,皆是战乱后的残破景象:村庄被焚毁,断壁残垣之间,散落着枯骨;田地里长满了野草,不见半分庄稼;偶尔遇到几个流民,皆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见了他们的队伍,先是惊恐,待看清是宋军旗号,眼中才泛起一丝微弱的希望。
岳飞骑马走在队伍前列,看着沿途的惨状,眼中满是痛惜。
他勒住马缰,对身旁的王棣道:“大哥,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若不是杜充倒行逆施,河北义军未散,何至于此?”
王棣叹了口气:“乱世之中,百姓遭殃。
我等唯有守住西京,稳住阵脚,才能为百姓撑起一片安身之地。
待他日北伐成功,收复中原,方能让百姓重归故土,安居乐业。”
杨再兴听得热血沸腾,大声道:“大哥说得好!
我定当冲锋在前,杀尽来犯之敌,护得皇陵周全,护得百姓平安!”
他手中的滚银枪,在夜色中泛着寒光,仿佛已迫不及待要饮敌血。
队伍行至黄河渡口,此处的哨所早已被杜充下令撤防,只剩下几间破败的房屋,空无一人。
渡口的渡船,也大多被烧毁,只剩下一艘破旧的木船,孤零零地泊在岸边。
“将军,船只不足,如何渡河?”
张宪皱眉道。
王棣早已胸有成竹,道:“我已提前联络了渡口的船家,他们皆是感念大宋之人,愿意助我等一臂之力。
再过片刻,便会有船只赶来。”
果然,没过多久,夜色中驶来十余艘木船,船家们皆是青壮年,奋力摇着橹,船只如离弦之箭般驶来。
原来,这些船家曾受宗泽接济,对老帅感恩戴德,听闻王棣要率军保卫皇陵,纷纷主动前来相助。
将士们有序登船,木船在黄河水面上缓缓行驶。
黄河水滔滔东流,浪花拍打着船舷,出“哗哗”
的声响,似在诉说着乱世的悲凉。
王棣立于船头,望着奔腾的河水,想起宗泽当年在此许下的誓言,想起老帅连奏二十四道北伐奏折的执着,心中愈坚定:老帅的遗愿,他一定要实现。
渡过黄河后,队伍继续向西行进。
沿途不时遇到小股溃兵,皆是被杜充撤防后丢弃的士兵,他们衣衫褴褛,士气低落。
王棣见之,便派人招抚,晓以大义,不少溃兵感念宗泽的恩德,纷纷加入队伍,短短数日,队伍便扩充至五千余人。
这一日,队伍终于抵达西京河南府。
西京乃是故都之一,虽不复当年繁华,却依旧气势恢宏。
宋陵便坐落于西京城外的嵩山南麓,绵延数十里,共有七帝八陵,陵寝周围,松柏苍翠,石像生林立,庄严肃穆,透着皇家的威严。
然而,此时的宋陵,却已是岌岌可危。
由于杜充撤防,此处的守卫早已溃散,只有寥寥数名老弱残兵留守,面对可能南下的金军,毫无抵抗之力。
陵寝周围的松柏,被人砍伐了不少,石像也有不少遭到损毁,残破不堪。
王棣率军抵达宋陵前,翻身下马,大步走向陵前的石碑。
石碑上刻着“宋太祖永昌陵”
五个大字,字迹斑驳,却依旧透着雄浑之气。
他对着石碑,深深一揖,沉声道:“太祖太宗在上,臣王棣,率麾下将士前来护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