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制衡(2 / 4)

宝”

上,指尖倏然顿在尚未凝干的朱红印泥上,忽的轻叹了一声。

“张邦昌之事,也该了断了。”

他声音不高,却如殿外骤起的凉风,瞬间吹散了空气中残留的几分喧嚣。

黄、汪二人闻言,皆是一怔,随即交换了个隐晦的眼神。

汪伯彦率先敛去脸上的阴鸷,躬身道:“官家圣明,张邦昌昔年依附金人,僭越称帝,本是不赦之罪,官家如何处置,臣等无有不从。”

话虽恭顺,眼底却藏着几分期待——他素知张邦昌与李纲积怨颇深,若赵构严惩张邦昌,倒是能给即将赴任的李纲再添几分威势,可若处置从轻,或许能借张邦昌牵制李纲,倒也合了他们的心意。

赵构缓缓抬手,指尖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出“笃、笃”

的轻响,像是在权衡着什么。

殿外艾草的气息顺着窗隙钻进来,混着案头雄黄酒的辛辣,竟透着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滞涩。

他想起靖康之变后,张邦昌被金人强立为“伪楚”

皇帝,虽不过三十三日便自行退位,捧着传国玉玺赶赴济州献予自己,可这“僭主”

之名,终究是根扎在朝野人心头的刺。

“左相之位,他不配再坐。”

赵构忽然开口,语气斩钉截铁,敲在扶手上的指尖也猛地一顿。

黄潜善袖中手指猛地蜷缩,指甲掐进掌心——他本想借机将张邦昌彻底打落尘埃,可赵构话锋一转,目光扫过二人,又道:“但他献玺有功,且伪楚之事,多是金人逼迫,非其本心。

若严惩过甚,恐寒了那些暂附金营、仍心念大宋之人的心。”

这话一出,黄、汪二人心中大石落地,脸上却不敢显露半分得意。

黄潜善忙躬身应和:“官家深谋远虑,臣不及也。

如此处置,既正了纲纪,又显了陛下仁厚,实乃万全之策。”

赵构微微颔,不再多言,扬声唤来内侍:“拟旨!

罢张邦昌左相之职,特封太保、奉国军节度使,晋爵同安郡王,赐第于应天城外,许其入朝议事,却不得干预军政要务。”

内侍捧着纸笔上前,笔尖划过黄绢,沙沙作响。

黄潜善望着那不断延伸的墨迹,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弯——太保虽是虚职,奉国军节度使也无实权,可这“同安郡王”

的爵位,却让张邦昌成了朝堂上一尊特殊的“摆设”

日后李纲入朝,见张邦昌仍居高位,必心有不满,二人若起冲突,他们便可坐收渔利。

汪伯彦也想得通透,脸上堆起笑容,连连称赞官家“恩威并施,震慑朝野”

唯有赵构,望着案头那方“建炎御宝”

,眼神复杂。

他知道,这道旨意看似妥协,实则是给自己留了后路——张邦昌是金人立的伪帝,留着他,既是向金人示“柔”

,表明自己不愿赶尽杀绝;也是向朝野示“刚”

,证明即便手握玉玺,僭越者也绝无好下场。

只是这平衡之术,行得艰难,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内侍将拟好的圣旨呈上,赵构提笔,在落款处落下“赵构”

二字,笔锋遒劲,却带着几分难以言喻的沉重。

随后,他拿起“建炎御宝”

,在圣旨上重重一按——朱红印泥落下,如同一记无声的宣告,将张邦昌的命运,与这南渡的大宋江山,紧紧绑在了一起。

殿外,端午的风仍在吹,艾草与菖蒲的气息,终究压不过大殿内那股交织着算计、妥协与无奈的沉闷。

而那道封赠张邦昌的圣旨,被内侍小心卷起,即将送出府衙,在应天城的街巷间,又将掀起一番新的议论。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宋第一女皇 反贼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剥夺金手指(清穿) 铁马冰河肝胆照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天启大明 大明补牙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