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宣和二年(2 / 2)

咱村秀才帮着描的呢。

时间仿佛在此刻凝固。

庄菲听见自己的心跳声震耳欲聋,目光掠过土墙上歪斜的灶王爷画像,落在窗棂外摇曳的竹影上——那是靖康之变的七年前,是汴京城破前最后的繁华幻梦。

她忽然想起史书中记载的宣和二年:这一年,宋廷与金签订海上之盟,这一年,李师师在矾楼初遇周邦彦,而在这底层,老人们还在为一口热粥愁,浑然不知大厦将倾。

李恩希捧着粗陶碗,热粥雾气氤氲了视线:如今是宣和二年?宣和二年。

她喃喃重复,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老人以为她听不懂,又补了一句:今岁闰五月,地里的麦子倒比去年多收了半斗。

话音未落,外头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惊起一阵鸦鸣。

老人猛地起身,浑浊的眼睛里闪过惊恐:莫不是又来征粮了?

庄菲还未从震惊中回过神,李恩希突然抓住她的手腕,指尖冰凉:你看窗外暮色中,几个穿皂衣的身影骑着马掠过村口,腰间佩刀在余晖中泛着冷光。

那不是普通的官差,是史书里记载的,专为花石纲四处劫掠的应奉局爪牙。

火塘的光映在庄菲苍白的脸上,她忽然想起曾经历史老师说的话: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可当她们真的站在这小姑娘的面前,才惊觉每一个字背后都是鲜活的呼吸,是老人皴裂的手掌,是窗外疾驰的马蹄,是即将淹没在铁蹄下的,千万个这样的小村庄。

咱们该怎么办?李恩希的声音带着颤音。

庄菲望着老人佝偻着往门后藏粮袋的背影,忽然想起史书里轻飘飘的靖康之耻四个字——此刻,它们正以粗陶碗里的热粥、以老人眼角的皱纹、以窗外渐浓的暮色,一寸寸浸透她们的衣襟。

这是北宋王朝看似繁华却暗藏汹涌的时刻。

此时的汴京虽仍有金翠耀目,罗绮飘香的盛景,却不知危机已如潮水般悄然逼近。

方腊起义的烽火尚未完全平息,宋廷却又在联金灭辽的决策中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这一年,是史书笔下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前奏,是靖康之变前最令人心悸的平静。

她们仿佛能看见历史的卷轴在眼前徐徐展开:七年后,金兵铁蹄踏破汴京城门,徽钦二帝沦为阶下囚,宫廷珍宝被洗劫一空,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牵羊礼的屈辱,靖康之耻的血泪,都将在这个看似寻常的年份之后相继上演。

此刻的她们,正站在历史长河最湍急的险滩边缘,眼睁睁看着巨浪即将袭来,却又深知自己在这宏大的历史洪流面前不过是渺小的尘埃。

窗外,暮色渐浓,一阵风掠过,烛火在案几上摇曳不定,投下忽明忽暗的影子,宛如她们此刻忐忑不安又充满绝望的心境。

李恩希和庄菲躺在老人为她们精心准备的简陋床铺上,辗转反侧,久久无法入眠。

虫鸣如潮漫过窗台时,两人挤在硬板床上,月光将雕花窗格的影子烙在墙面。

你说……我们会不会遇上王棣?李恩希突然开口,暗夜里眸光微闪。

管他王棣李棣!

庄菲翻身裹紧薄被,尾音却泄了底气,先想法子找件褙子穿罢,明日去当铺看看……

更漏声里,汴梁城的夜风卷起《宋史》某一页,泛黄纸页上的宣和二年四字,正与檐角铁马叮咚相和。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铁马冰河肝胆照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反贼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大明补牙匠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被废三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