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挂帅出征(1 / 2)

八载光阴,如白驹过隙。

大夏国在李莫愁与杨康及一众股肱之臣的治理下,迎来了真正的黄金展期。

境内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仓廪充实,人口滋生。

休养生息的政策结出硕果,国力之强盛,远非立国之初可比。

而长江北岸的蒙古帝国,在经过内部权力交接和休整后,新一代的统治者终于按捺不住扩张的野心,再次磨刀霍霍,挥师南下,意图一举踏平这个心腹大患。

狼烟再起,战鼓震天。

然而,这一次,大夏国已做好了万全准备。

面对蒙古的汹汹来势,大夏朝廷没有一丝慌乱。

李莫愁坐镇临安,总揽全局,保障后勤,稳定民心。

而统兵大任,毫无悬念地落在了“武圣”

杨康肩上。

此时的杨康,已非昔日那个需要李莫愁庇护的青年。

多年的军旅生涯和帝王历练,让他成长为一位沉稳果决、深谙兵法的杰出统帅。

他深知此战关乎国运,毅然决定御驾亲征。

大夏国经过八年扩军整备,常备军已过七十万。

杨康留下二十万精锐镇守长江防线及各处要地,亲率五十万百战雄师,号称“北伐王师”

,浩浩荡荡,北渡长江,主动迎击蒙古大军!

这场决定华夏命运的决战,在中原大地激烈展开。

杨康用兵,既有《孙子兵法》的奇诡灵动,又融合了多年为帝的堂皇正大,更从《武穆遗书》及历代兵法中汲取了无数智慧。

他们不再单纯倚仗城防,而是大胆与蒙古铁骑进行大规模野战。

利用改良后的军阵、精良的铠甲兵刃、以及部分初具雏形的火器配合,夏军步兵方阵硬生生抗住了蒙古骑兵的冲击,而大夏精锐的骑兵部队则在杨康的亲自率领下,侧翼突击,屡建奇功。

对于蒙古重兵防守的城池,杨康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利用工部尚书徐方督造的各种先进攻城器械,逐步蚕食。

同时,挥内线作战优势,切断蒙古军队的补给线。

北伐军所到之处,深受被蒙古统治多年、苦不堪言的中原百姓箪食壶浆以迎。

大夏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与蒙古军的烧杀抢掠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收复失地的过程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许多地方甚至传檄而定。

战争持续了数年,大小战役无数,惨烈程度空前。

但大夏军队士气如虹,后勤保障在李莫愁和沈玉清的统筹下坚若磐石,苏玉洁领导的医疗体系更是最大程度地保存了军队的有生力量。

反观蒙古方面,虽然依旧骁勇,但面对一个组织严密、装备精良、士气高昂且拥有强大综合国力的对手,其传统的骑兵优势被大大削弱。

加之劳师远征,补给困难,内部各部族矛盾也逐渐显现,败象渐露。

在一场决定性的战略决战中,杨康巧妙布局,诱敌深入,利用地形和天气,以少胜多,重创蒙古主力,阵斩蒙古统帅(设定为铁木真之孙)。

此战之后,蒙古军心溃散,兵败如山倒。

杨康乘胜追击,挥师北进,一路收复失地,兵锋直指黄河!

中原故土,相继光复。

蒙古残部被迫退出长城沿线,逃回漠北。

经此一役,蒙古元气大伤,精锐尽失,至少三十年无力再组织大规模南侵。

北伐大获全胜,大夏国的版图得到了空前的扩张。

其疆域西抵陇右,北至长城,东临大海,南括岭南,其幅员之辽阔,国力之强盛,足以与历史上强盛的唐朝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犹有过之。

杨康凯旋归来,临安城万人空巷,欢呼震天。

“武圣”

的威望达到了顶点,与“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穿成小农女,开局差点被卖 惊!乖宝把爹爹从生死线上拉回来 娘亲开门,乖宝重生后来救全家了 贞观小闲王李慎李世民 贵妃怀孕,关我一个面首什么事啊? 七零吃瓜直播间:恶毒女配爆红了 斗罗:刚成封号,系统当我小菜鸟 剑凌九霄逆途 在逃小夫人 [快穿]南韩体验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