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历元年的秋日,天高云淡,紫禁城笼罩在一片肃穆而喜庆的气氛中。
太庙钟鼓长鸣,庄严肃穆的立储大典正在举行。
十一岁的赵瑾,身着特制的太子冕服,小小年纪,身姿却已挺拔如松。
他继承了父母容貌的全部优点,眉目清朗,鼻梁高挺,唇色绯然。
更难得的是那份气度,经过林清霜数年如一日的精心教导和帝王身边的耳濡目染,已是举止有度,言谈得体,沉稳中透着天家威仪。
他立于丹陛之下,在礼官的唱喏声中,一步步走向御座之下的太子位,接受百官朝拜。
目光平静,姿态从容,那份储君风范,令不少老臣暗暗颔。
“臣等叩见太子殿下!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山呼声中,端坐凤座的林清霜,隔着珠帘,望着儿子那尚且单薄却已初具规模的背影,心中涌起的是巨大的满足与更深的筹谋。
主线任务三,“儿女平安有出息”
,太子的身份,已是“出息”
的顶峰。
但这仅仅是开始,如何让赵瑾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中站稳脚跟,直至最终承接大统,才是真正的考验。
帝后身侧,还坐着一个小小的人儿。
五岁的公主赵墨韵,穿着精致的粉色宫装,梳着双丫髻,玉雪可爱,一双酷似林清霜的杏眼正好奇地打量着宏大的场面。
她似乎有些怕生,小手紧紧攥着林清霜的衣角,但看到哥哥受封,小脸上也露出了与有荣焉的骄傲。
这小公主自幼聪颖,已开始跟着嬷嬷认字读书,性子却不像林清霜那般内敛,反而活泼伶俐,极得赵祯宠爱,是这深宫之中一抹最明亮的色彩。
这些年来,后宫倒也未曾冷清。
苗昭仪、俞昭容以及其他几位低位嫔妃,也陆续为赵祯诞下子嗣。
或许是命运使然,或许是林清霜那不着痕迹的“精心照顾”
下某种微妙的平衡,这些孩子竟无一皇子,皆是公主。
公主们个个玉雪可爱,在林清霜这位“宽厚慈爱”
的嫡母照拂下,平安健康地成长着。
她们的存在,既彰显了皇帝的雨露均沾,又丝毫未能动摇赵瑾独一无二的储君地位。
新的妃嫔也按部就班地出现、晋位,如同花园里按时令绽放的花朵,点缀着后宫,却无人能分走帝后之间那历经岁月沉淀、愈稳固的信任与情谊。
帝后感情和睦,夫妻生活顺遂,林清霜将“贤后”
与“爱妻”
的角色,扮演得无懈可击。
---------------------------------------
视线转向刚刚经历迁居之喜的盛府京城宅邸。
盛纮坐在书房里,看着窗外熟悉的京城景致,心中感慨万千。
六年外放磨勘,若非岳丈王老太师虽已致仕却余威尚存,在京中多方打点疏通,他恐怕还难在这天子脚下谋得一个从七品的京官职位——虽仍是微末,且是平调,但京官终究不同于地方,机会多多。
他如今在工部营缮清吏司做个主事,负责些城池修葺、宫室修缮的杂务,油水不算厚,但胜在清贵,能接触到的人脉也非地方可比。
王若弗对此颇为满意,自觉终于扬眉吐气,回了京城圈子里。
为了子女前程,盛纮咬牙请了京城颇有文名的庄学究来家坐馆,开设私塾,教导自家儿女读书。
盛长柏勤奋刻苦,盛长枫聪慧却跳脱,华兰已渐长大,知书达理,清兰饱读诗书,如兰活泼,明兰……哦,卫小娘所出的明兰,如今也已六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