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的“高维感知与惰性化”
频率,辅以精灵自然之道的生命引导力,再以天庭符文进行稳定架构,最终开出了一套小范围的“多维预警安抚网络”
原型机。
在模拟测试中,这套网络成功地在模拟的、低强度的“规则侵蚀”
环境下,提前数秒出了预警,并显着减缓了侵蚀度!
虽然距离应对真正的“寂灭之潮”
还差得很远,但这无疑是迈向正确方向的关键一步!
它证明了不同文明的技术与智慧融合,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这个消息在议庭内部公布后,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越来越多的文明代表开始认真考虑更深层次的技术合作。
就在联合研究取得进展的同时,议庭的信息共享机制也开始显现成效。
各文明提供的零散历史记载、远古观测记录被汇集起来,由“启明”
ai和各方历史学者进行交叉比对与分析。
一幅关于“寂灭之潮”
的、更加清晰的星图被逐渐补完。
数据显示,其活动确实存在大致的周期性,而且其行进路径并非完全随机,似乎会受到宇宙中某些“高质量”
文明聚集区域的微弱引力影响!
更令人不安的是,根据最新汇入的、来自一个遥远观测站的数据推算,下一个活跃期的到来时间,可能比“筑桥者”
虚影警告的还要提前一些!
“根据现有模型推演,预计在一百至一百五十年内,‘潮汐’的前锋就可能触及当前已知文明星域的边缘。”
启明ai给出了冰冷的结论。
时间,一下子变得紧迫起来!
面对迫近的危机,议庭内部的争论减少了,共识在加凝聚。
经过连续数日的紧急磋商,一份名为《应对周期性寂灭危机联合行动框架》的决议,在“中立之星”
空间站获得绝大多数成员文明代表通过。
决议核心内容包括:
1技术共享加:在严格安全框架下,扩大非核心防御性技术的共享范围,优先展预警、生存、机动相关技术。
2联合观测网络:立即开始构建覆盖更广星域的联合深空观测网,精确追踪“寂灭之潮”
的动态。
3“火种”
计划:支持各文明制定文明延续预案,并探索利用“星渊之桥”
技术,建立远离当前星域的、分散的“文明火种庇护所”
的可能性。
4文明远征倡议:组建一支由各文明志愿者组成的、规模更大的联合探索舰队,深入“星渊之桥”
指向的未知区域,寻找“筑桥者”
可能留下的其他遗产或盟友,并探寻“寂灭之潮”
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