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公安厅“11·07”专案组的临时指挥中心,设在了昆连市公安局。
这里的气氛比省厅更加紧绷,空气中弥漫着咖啡、泡面和熬夜的疲惫气息,但更多的是高度专注带来的肃杀。
巨大的电子白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线索、人名、账户和问号。
网安支队的小李已经连续盯了三十多个小时的屏幕,眼睛里布满血丝。他面前的多个分屏上,数据流如同瀑布般滚动。
“头儿,有发现!”小李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的兴奋,他猛地坐直了身体,指向其中一个屏幕。“这几个虚拟运营商的号码,虽然注册信息都是假的,跳转的服务器也在境外,但它们在不同时间段,曾短暂地、且几乎同时,连接过一个位于昆连市城西区域的公共wi-Fi热点!虽然他们用了代理和伪装,但接入点的物理位置是固定的!”
专案组组长,省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老陈立刻走了过来,俯身盯着屏幕:“能定位到更精确的范围吗?”
“这个热点覆盖范围大概是一个大型老旧居民区和周边的零散商铺、仓库……范围还是有点大。”小李快速敲击键盘,调出电子地图,一个红色的圆圈标注出了大致区域。“但是,头儿,这是目前我们找到的、最直接的物理位置关联!”
与此同时,几名身着便衣的刑侦干警正在昆连市城西进行走访。这片区域人员复杂,流动人口多,老旧厂房和仓库林立,排查难度极大。
老刑警赵队带着年轻民警小刘,走进一家位于区域边缘的小卖部。他们以排查流动人口的名义,和店主闲聊着。
“老板,最近这片儿,有没有看到什么生面孔?或者有什么地方,白天晚上都拉着窗帘,还经常有年轻人进进出出,神神秘秘的?”赵队递过去一根烟,看似随意地问道。
店主是个中年大妈,想了想,摇摇头:“生面孔多了去了,咱这地方,租房的、打工的,人来人往的。不过……”
她似乎想起了什么,压低声音:“就前面拐过去那个废弃的纺织厂仓库,好像前阵子有人租了。平时也没见拉货出货,就几辆小车偶尔停外面,都是晚上来的多。那仓库以前漏雨漏得厉害,谁租那儿啊,怪瘆人的……”
赵队和小刘交换了一个眼神。废弃仓库,晚上活动,人员神秘——这些特征与诈骗窝点的侧写高度吻合!
另一条线上,经侦的同事对海量资金流水的分析也取得了突破。尽管诈骗分子使用了大量“傀儡账户”和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复杂流转,试图切断追踪路径,但经验丰富的经侦民警还是发现了一个规律。
在数个最终用于取现的二级账户中,有少量资金,在极短的时间窗口内,通过Atm机,在昆连市城西区的几家银行网点被取现!
取现的监控录像虽然模糊,且取款人都戴着帽子和口罩,但体型和大致行为特征被记录了下来。
更重要的是,取现的物理位置,与网安发现的wi-Fi热点覆盖区域、以及老刑警走访提到的废弃仓库位置,出现了惊人的重叠!
晚上十点,专案组临时指挥部召开紧急案情分析会。
网安、技侦、经侦、刑侦各小组负责人依次汇报了最新进展。
老陈站在电子白板前,用红色的记号笔,在地图上那个已经被多次圈注的“城西区域”重重地画了一个圈。
“同志们,综合各方信息来看,这个诈骗团伙的藏匿窝点,极大概率就在这个区域内!”他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网安的wi-Fi接入点,经侦的取现地点,刑侦走访获得的仓库线索,三条线都指向这里!这绝不是巧合!”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疲惫却眼神锐利的同事:“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百分之百确定就是那个废弃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