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像我们这种偏一点的镇子,基础设施跟不上,展就慢了。
路不好,好东西运不出去;电不稳,小加工厂都开不起来;学校条件差,好老师留不住,娃娃们的教育吃亏啊。
光靠种地和自己出去打工,不是长久之计。
我们就盼着,上面的好政策,能早点、实实在在地落到我们这儿,让我们也沾沾光,感受一下现代化是啥样。”
满意,在于基础的民生保障;不满,在于对更好生活、更公平展机会的渴望。
这些最基层、最原生态的声音,没有经过任何修饰和过滤,清晰地传入祁国栋和孙陆雨的耳中。
他们没有暴露身份,只是认真地听着,偶尔问几句细节。
临走时,祁国栋紧紧握了握那位退休老师的手:“您说的,我们都记下了。”
回程的路上,风声依旧,但两人的心情却不再轻松。
头盔下的面容都带着沉思。
他们看到了数据报表之外的真实图景,听到了会议室里听不到的肺腑之言。
当天晚上,祁国栋没有回家,直接回到了省委办公室。
他打开灯,坐在办公桌前,眼前仿佛还是青岩镇那坑洼的道路、老旧的校舍,耳边回响着那些质朴又充满期盼的话语。
他拿起笔,又放下。
沉思良久,他拨通了孙陆雨的电话。
“陆雨,睡了吗?”
“没有,在想今天的事。”
“我也一样。”
祁国栋语气沉肃,“我们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材料,总觉得政策在落实,工作在推进。
可今天听到的、看到的,提醒我们,政策从省里到基层,还有最后一公里,甚至更长的距离。
有些地方,可能真的被忽略了,或者进度远比我们想象的慢。”
“是啊,”
孙陆雨深有同感,“青岩镇的情况,恐怕不是个例。
我们需要一个更强力、更精准的推动机制。”
“不能再按部就班了!”
祁国栋下定决心,声音斩钉截铁,“你明天一早,就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就以青岩镇为切入点,但不是只解决青岩镇的问题!
我要的是一个全省范围的、针对类似未改造或改造滞后乡镇的‘加提质’专项行动方案!
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
资金、政策要倾斜,审批流程要简化!
我要看到实实在在的进度!”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凝重:“我们要让基层的每一个声音,都不被辜负。
要让展的阳光,更快、更公平地照到高桥省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那些容易被遗忘的角落。”
电话那头,孙陆雨感受到了祁国栋话语中的决心和力量:“明白,我马上着手准备。
这次,必须动真格,见到实效!”
挂断电话,祁国栋走到窗前,望着城市的万家灯火。
这一次机车兜风,更像是一次深刻的“基层叩问”
。
它带来的,将不仅是青岩镇的改变,更将是推动整个高桥省在高质量展道路上,更加注重均衡、更加注重民生、更加注重聆听那来自最基层、最真实声音的强大动力。
为民造福,不能只停留在文件和口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