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驶入北京城区,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座城市的庄重与磅礴气息,透过车窗弥漫进来。
川流不息却秩序井然的车流,以及空气中那份独有的、混合着历史沉淀与现代活力的韵律,都在无声地宣告着——都,到了。
(ps:祁国栋家车为京牌无需进京证)
祁安显得格外兴奋,小脸紧贴着车窗:“爸爸,我们能看到天安门吗?能看到故宫吗?”
“都能看到。”
祁国栋微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目光却也不由自主地投向窗外,每次来到北京,尤其是带着家人以私人身份前来,他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游子归家般的亲切,也有一份沉甸甸的敬畏。
他们入住了一家位于西城区、毗邻北海公园的园林式酒店。
闹中取静,朱墙碧瓦与现代化的设施巧妙融合。
安顿好后,第一站自然是天安门广场。
秋高气爽,天空是难得的“北京蓝”
。
站在宽阔的广场上,仰望天安门城楼,那份庄严与神圣感扑面而来。
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人民大会堂与国家博物馆遥相呼应。
祁国栋抱着小云舒,黄莉雅牵着祁安,随着人流缓缓前行。
“爸爸,这就是课本上的天安门!”
祁安仰着头,眼中充满了震撼。
“是啊,这里是我们国家的象征。”
祁国栋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郑重的力量。
他指着广场上迎风飘扬的国旗,对儿女说,“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根都在这里。”
在故宫,他们穿梭于红墙黄瓦的深宫禁苑,太和殿的雄浑、乾清宫的肃穆、御花园的精巧,无不诉说着历史的厚重。
祁国栋不是简单的游览,他会在一件精美的瓷器前驻足,思考古代匠人的技艺与审美;会在军机处的低矮房屋前停留,想象当年这里如何决策军国大事。
黄莉雅则更关注那些生动的细节,给祁安讲述脊兽的传说,指着鎏金铜缸上的划痕,讲述岁月的痕迹。
抵达北京的第二天傍晚,祁国栋接到了母亲张祝兰的电话。
“国栋,到了北京也不第一时间回家看看?”
电话那头是母亲带着笑意的嗔怪。
“妈,怕打扰爸休息,也怕影响他工作。”
祁国栋解释道。
“再忙,吃顿家常饭的时间总有。
你爸说了,明天早上,他散步的时候,你们带着孩子来北海公园走走吧,就当做偶遇。”
这是一个心照不宣的安排,低调,却充满了家的温情。
翌日清晨,晨曦微露,北海公园里已有不少晨练的人。
白塔倒映在未名湖中,垂柳依依。
祁国栋一家沿着湖岸慢慢走着。
忽然,在一条僻静的小径上,看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祁云钟穿着一身深色的中山装,外面套了件薄夹克,步履稳健。
张祝兰则挽着他的手臂,穿着素雅的旗袍外套,笑容温婉。
“爷爷!
奶奶!”
祁安眼睛最尖,欢呼着跑了过去。
小云舒也认出了爷爷奶奶,在祁国栋怀里兴奋地挥舞着小手。
“哎呦,我的乖孙孙!”
张祝兰立刻松开丈夫,蹲下身,将祁安和小跑过来的小云舒一起搂在怀里,脸上笑开了花,仔细端详着,“安安又长高了!
云舒也更壮实了!”
祁云钟站在一旁,脸上带着难得的、放松的笑意,他拍了拍祁安的肩膀,又伸手轻轻摸了摸小云舒的脸蛋,眼神慈爱:“好,都好。”
祁国栋和黄莉雅走上前,“爸,妈。”
祁云钟看向儿子,目光深邃而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