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郑州的喧嚣,车子一路向北,窗外的景色逐渐由平原过渡到起伏的丘陵,远处山峦的轮廓愈清晰,空气中似乎也添了几分干燥与硬朗。
当铁路的大桥映入眼帘时,他们知道,这座素有“锦绣太原城”
之称的古老城市,到了。
进城的那一刻,一股不同于江南水乡、也不同于华北平原的气息扑面而来。
天高云淡,阳光热烈而直接,带着黄土高原特有的爽朗。
城市的建筑色调似乎也更加深沉、厚重,透着一股历史积淀下的沉稳力量。
入住酒店后,祁安迫不及待地问:“爸爸,太原为什么叫‘龙城’啊?”
祁国栋一边收拾着简单的行李,一边给儿子解释:“因为这里历史上出过很多皇帝,比如唐朝的李渊父子就是从太原起兵的。
所以人们说这是一块‘龙兴之地’。”
“哇!
皇帝!”
祁安的眼中立刻充满了好奇与想象。
第一站,他们选择了被誉为“三晋之胜”
的晋祠。
踏入园内,仿佛瞬间穿越了时空。
苍劲的古柏耸立,其中那棵三千年的周柏,树干虬枝,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黄莉雅牵着祁安,走在古老的石阶上,指着那精美的宋代彩塑侍女像,低声讲解着古代工匠的技艺与审美。
祁安对殿前那根不着痕迹、悬空而立的木柱产生了浓厚兴趣,绕着它走了好几圈,试图找出其中的奥秘。
祁国栋抱着小云舒,走在后面,脚步放得很慢。
他仰头看着那些历经千年风雨的殿宇楼阁,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古木清香与历史气息。
不同于杭州西湖的灵秀,也不同于上海外滩的繁华,这里是一种沉静而深厚的力量,是文明根系所在的重拙之感。
小云舒似乎也被这肃穆的气氛感染,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安静地看着那些她还不理解的古老飞檐和斗拱。
在一处僻静的回廊坐下休息,祁国栋对黄莉雅感慨:“你看这些建筑,一榫一卯,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治理城市,有时候也需要这种‘工匠精神’,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把基础打牢,把事情做扎实。”
黄莉雅赞同地点点头,将剥好的橘子递给他一半:“是啊,快节奏展是必要的,但这种沉静的力量,更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第二天,他们来到了穿城而过的汾河公园。
秋日的汾河,水面宽阔,碧波荡漾,两岸是层次丰富的绿化带和现代化的步道、自行车道。
这与他们想象中的“煤都”
形象大相径庭。
他们租了一辆多人自行车,祁国栋在前掌控方向,黄莉雅和祁安在后排努力蹬车,小云舒则坐在前面的婴儿座椅里,兴奋地拍着小手。
沿着河岸骑行,微风拂面,视野极佳。
一边是波光粼粼的河水与水鸟,一边是拔地而起、充满设计感的太原新城区高楼。
“妈妈,太原也有这么漂亮的水和公园啊!”
祁安用力蹬着车,小脸红扑扑的。
“对啊,这说明太原也在努力转型,变得更加生态、更加宜居。”
黄莉雅笑着回答,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心情却格外舒畅。
祁国栋看着这河城相拥的景象,心中若有所思。
榕华市也在进行生态治理和城市更新,如何平衡展与保护,如何让河流真正成为市民的福祉,太原的汾河治理模式或许能提供一些借鉴。
他停下车子,用手机拍了几张河景与城市天际线融合的照片。
来到山西,面食是绝对的主角。
傍晚,他们避开游客聚集的餐厅,钻进了一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