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方、落石更是家常便饭,刚刚还在一起啃着冰冷窝头的战友,瞬间就可能被崩塌的巨石吞没,连遗体都难以寻回。
开拓完隧道,是另一场与死神的博弈。
峡谷深逾千米,江水如怒龙奔腾,声震十里。
在这里架设桥墩,如同在云端作业。
没有大型吊装设备,每一根钢筋,每一袋水泥,都靠人拉肩扛。
建设者们沿着在近乎垂直的悬崖上开凿出的、仅容一人的“之”
字形羊肠小道,背负着远自身体重的建材,一步一步向上攀登。
脚下是万丈深渊,耳边是呼啸的江风,每挪动一步,都是意志与体能的极限考验。
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江中,瞬间被激流吞没,尸骨无存。
浇筑桥墩时,工人们站在用竹篾和木板捆绑的、在峡谷狂风中剧烈摇晃的脚手架上作业。
江水的湿气浸透衣衫,刺骨的寒冷钻心剜骨。
他们用体温对抗严寒,用颤抖的双手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每一公里,平均付出十条生命……
这不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字。
这是用血肉之躯丈量出的工程进度。
“一公里,十条命。”
这句沉痛的话在工地上口口相传。
牺牲无处不在:隧道塌方、爆破意外、悬崖失足、江流卷走、疾病肆虐……工地旁,一个个小小的坟茔沿着规划中的铁路线蔓延,木质的墓碑上,只有一个简单的名字,或者,连名字都没有。
他们中有经验丰富的老兵,有刚放下锄头的农民,有满怀理想的青年学生。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将生命永远留在了这片陌生的群山之中。
他们的牺牲,很少被外界知晓,他们的名字,大多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但他们用生命夯实的路基,用灵魂浇筑的桥墩,却坚如磐石,默默承载着未来的车轮。
在这人间地狱般的环境中,希望与信念如同石缝中倔强生长的小草,从未泯灭。
“不想爹,不想妈,不想孩子不想家。
只想早日修通铁路,为人民服务建国家!”
这朴素的誓言,是支撑数十万建设者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
他们住在阴暗潮湿的工棚里,吃着掺杂着糠皮的窝头,却唱着最嘹亮的战歌。
黑板报上,记录着每一个微小的进度突破;劳动竞赛中,人人争先恐后。
工程技术人员在油灯下彻夜钻研,优化着每一个可能节省人力、保障安全的方案。
没有抱怨,只有埋头苦干;没有退缩,只有前赴后继。
正是这数十万平凡而伟大的血肉之躯,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和视死如归的勇气,以平均每公里牺牲十位战友的惨烈代价,一寸寸地凿穿了看似不可逾越的群山,一根根地架起了通往彼岸的桥梁。
他们用生命,践行了对共和国最深沉的爱与忠诚,用血肉之躯,筑成了这座永恒的“人民桥梁”
。
他们的功绩,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如今,这座血肉筑成的桥梁,仍旧坚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