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雀无声,“我问你我能不能指示?”
所有人都愣住了。
祁国栋站起身,走到会议室前方,指着墙上张贴的“指示学工作流程示意图”
:
“我现在就给你们一个明确的指示:立即撤销这个所谓的‘指示学应用办公室’,所有抽调人员返回原岗位;已经生的培训费用,参与人员自己承担;尚未生的预算,全部取消。”
他环视在场所有干部:“我们党的干部,最基本的能力就是理解上级精神、结合实际情况、抓好工作落实。
什么时候变成了需要专门学习什么‘指示学’才能开展工作?”
“看看外面排队办事的群众!”
祁国栋语气沉痛,“他们不在乎你们懂不懂‘指示解码’,他们在乎的是事情能不能办成、问题能不能解决。
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日常工作神秘化,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会议室里寂静无声,只有祁国栋的声音在回荡:
“什么是真正的‘指示学’?就是把中央的精神和省市的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这才是唯一的‘指示学’!”
调研结束回到市委,祁国栋立即召集常委会。
会上,他讲述了调研见闻,然后严肃地说:
“这种打着创新旗号的形式主义,危害甚至比懒政怠政更大。
它浪费行政资源,扭曲工作导向,败坏工作作风。
我建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清理各类名不副实的‘创新工作’‘花式培训’,让干部把时间和精力真正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
孙陆雨第一个表态支持:“我完全同意。
我们要坚决刹住这种‘概念创新’‘名词创新’的歪风,让工作回归本质。”
很快,《榕华市关于整治形式主义、规范工作创新的通知》下全市。
那个花费不菲的“指示学”
培训无人再提,区里的“指示学应用办公室”
悄然摘牌。
一次全市干部大会上,祁国栋说得更加直白:
“有的同志热衷于造新词、编新概念,什么都要加上‘学’、加上‘体系’。
我想问问,把这些心思用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上,用在推动改革展上,不好吗?”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
“我问你我能不能指示?我能给的指示就是:少玩概念,多干实事!”
会场先是寂静,继而爆出热烈的掌声。
后来,“我问你我能不能指示?”
这句话在榕华市干部中流传开来,成为反对形式主义、倡导务实作风的一个标志性话语。
每当有干部又想推出华而不实的“创新”
时,同事们就会半开玩笑地问:“怎么,又要研究新‘学’问?需不需要先请示一下,问问‘能不能指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