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太大了吧?”
祁国栋坚定地说:“等靠要永远没有出路!
只要论证充分、监管到位,完全可以大胆尝试!”
在祁国栋的推动下,榕华县成立了全省个开区ppp项目工作专班。
他亲自带队与投资方谈判,经常谈到深夜。
有一次,谈判陷入僵局。
投资方要求在收益分配上占更大比例,这与县里的底线差距很大。
谈判从早上持续到凌晨,双方都精疲力尽。
祁国栋红着眼睛说:“各位,我们谈的不是利益分配,而是合作共赢。
开区建成了,你们获得的不仅是经济回报,更是参与一个区域展的历史机遇。”
这番话打动了投资方代表。
最终双方达成共识,签订了合作协议。
资金问题初步解决,环保问题又摆在面前。
开区毗邻清水河,环保要求极其严格。
有专家甚至建议调整规划,避开生态敏感区。
祁国栋却提出:“我们不能因为环保要求高就退缩,而要把它变成开区的优势!”
他邀请国内顶尖的环保规划设计院,为开区量身定制绿色展方案。
“我们要建设的是生态型开区,不仅要经济展,更要绿水青山。”
这个理念得到了环保部门的支持。
开区规划增加了生态廊道、污水处理中心、绿色建筑等要求,虽然增加了初期投入,但为长远展奠定了基础。
最难的还是招商引资。
开区基础设施刚开工,很多企业持观望态度。
招商团队跑了几个月,收获甚微。
祁国栋决定改变策略:“我们不能等着企业来,要主动创造投资机会。”
他提出“定制化招商”
思路:根据开区产业定位,主动对接目标企业,针对性地提供配套服务。
为了引进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祁国栋十次登门拜访,详细了解企业需求。
当企业提出人才短缺的担忧时,他当场承诺:“我们可以与职校合作,开设定向培养班!”
真诚打动了企业,最终决定在开区投资建厂。
这个龙头项目的落户,产生了示范效应,陆续有配套企业跟进投资。
在开区建设过程中,祁国栋特别注重防止腐败问题。
他推行“阳光开”
模式,所有项目招标、资金使用全部公开透明。
有一次,一个工程老板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他,想承揽工程。
祁国栋坚决拒绝:“开区的每一个项目都要公开招标,我无权也不会私下承诺。”
那人还不死心:“祁县长,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嘛。”
祁国栋正色道:“在我这里,规矩就是规矩!
开区建设是百年大计,绝不能留下任何隐患!”
这件事传开后,再也没有人敢打歪主意。
开区的营商环境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经过半年多的奋战,开区初具规模。
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道路管网四通八达,招商企业陆续投产。
在开区批项目投产仪式上,祁国栋激动地说:“这一路走来很不容易,但我们坚持下来了!
开区的建成,将为榕华县经济展注入新动力!”
更让他欣慰的是,当初质疑的群众也尝到了甜头。
被征地的农民不仅在安置区有了新家,还在开区找到了工作。
那位最初反对搬迁的李大爷,现在在开区当保安,见到祁国栋就笑:“祁县长,幸亏当初听了你的!”
然而,祁国栋没有满足于此。
他又开始规划开区二期工程,还提出要建设配套的生活区和创新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