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几日,李不争每天一早就来到了军营,他毕竟是果毅校尉,还是要履行自己的职责的。
这几天里,张明秀控制住了后勤,左宇打服了军士,邓大眼和毛五又稳坐代统领的位置,他们又将带来的心腹撒进队伍中,已经将军营控制了七七八八。
剩下的就靠时间的磨合,很快就能再培养出一批心腹出来。
随后李不争把左宇带出了军营,路上他有些尴尬地说道:“接下来你可能要离开军营一段时间了,我在城中没有可靠的帮手,还得你来顶上。”
他之前已经答应左宇要让他在军中大用,此时出尔反尔还是有些愧疚心的。
左宇摆了摆手示意他不用这样说,他开口劝慰道:“眼下兵才不过三百,根本安置不下这么多人,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多看看兵书——这几天在兵营里我也有不少的感悟。”
他有点看不上这点兵力,而且说的也是事实,军中主要官职都有人担任,左宇留在军中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带了左宇,二人直奔县衙,孙师爷早已在门口等候,李不争也已经提前跟高坤昂谈好,让左宇担任东城捕头一职。
众人就这样在下邳城安定了下来,很默契的是下邳这边没有和虹县联络,齐先竹那里也没有传信过来,双方似乎就这样心照不宣地分割了一般。
随着时间进入到二月,军营里面的士兵大多数都被邓大眼几人所掌握,左宇也坐稳了捕头的位置,在下面的捕快里展了几个心腹。
带过来的喽啰里也有人忠诚度达标,只是四维属性不够,连获得人物卡的资格都没有。
泗州周边的时局也不安稳,刚过完年旁边的徐州就生多起劳役暴乱,虽然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但有识之士们还是能觉察到那种风雨欲来的急迫感。
李不争也觉运河沿岸已经成了炸药桶,随时都有可能被一颗火星给引爆。
于是在通知了县衙之后,李不争决定招收一些壮丁进兵营。
至少先把空缺给补足了。
这是李不争的原话,县官们在收到他送出的银票之后也都赞同了,补足县兵总归是件好事,反正是李公子自掏腰包。
荆襄之乱的有些细节也被传播了出来,比如说有些县兵被吃空饷只剩下一百多老弱病残,再比如说有的县兵因为长年欠饷被白莲教一蛊惑就跟着造反了。
对于官府来说这是好事,对于下邳城的百姓来说也是件好事。
大家都知道来了位李公子担任校尉,这位李公子出手大方从不克扣军饷,反倒隔三差五地采买酒肉分给军士们,可以称的上一句爱兵如子。
于是当招兵牌子竖起的时候,军营前面便围满了报名和看热闹的人。
李不争亲自坐镇营中,让邓大眼等人去考核新兵,符合标准的就入营领钱登记造册,不符合标准的就请出军营。
这一消息甚至传到了城外,不少人都想着来参军以躲避修河的劳役,只是县城进出愈地严格起来,许多人都被挡在了城外。
高坤昂甚至担心这些人进不来城会在城外闹事,专门请李不争派一队士兵去震慑一下。
洛京。
朝堂上下密切关注的兵部一案终于落下了帷幕,毕景安在老皇帝的支持下对兵部从上到下进行了审讯,终于将事情还原了个七七八八。
当年于春卓还未中试之时就加入了一个由赶考士子组建的文会组织,叫做大公会,取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之意。
后来于春卓金榜题名进入翰林院为官,不知什么原因他竟然成了大公会的会。
当时朝中还分立左右丞相,毕景安也没有权倾朝野,各种会社、结党层出不穷,这个文会组织也无人在意。
于春卓借此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