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派上用场。”
陈云连连摆手,往后退了一步:“这可使不得,李叔,这枪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李叔却执意将枪塞到陈云手中,目光恳切:“拿着吧,孩子。
你有这本事,用它打猎,能让日子过得好点,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陈云见李叔说得情真意切,不再推辞,收下了枪。
随后,他让赵雪梅从狍子肉里割了五斤,递给李叔:“李叔,您把这肉带回去,给石头补补身子。”
李叔推让了一番,最终还是收下了。
待李叔离开后,陈云又割了两斤肉,送到赵朱国大爷家,感谢他今给自己的草药和辣椒。
做完这一切,陈云这才回到家,将那支汉阳造步枪摆在桌上,细细打量起来。
陈云坐在炕沿,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那支汉阳造步枪,眼神中满是珍视与好奇。
这枪诞生于清朝末期,历经岁月洗礼,枪身之上遍布划痕与裂纹,每一道痕迹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尽显沧桑之感。
作为一款早已停产、并被正规部队淘汰的老枪,它却凭借着皮实耐用的特性,一直活跃到上世纪7o年代中期,在民兵训练里仍能时不时看到它的身影。
这汉阳造用的是792毫米圆头子弹,弹仓能一次装填五子弹。
虽说它如今已显老旧,可在三百米射程之内,威力依旧不容小觑,用来对付熊瞎子,完全不在话下。
陈云仔细检查着枪身,现里面还剩四枚子弹,他不禁有些纳闷:“听李叔说,李石头带枪是去打熊瞎子的,怎么就开了一枪?估计是没摸过枪,操作失误了。”
好在经过一番检查,枪的整体状况还算不错,保养得较为用心,勉强还能正常使用。
接下来的三天,陈云一头扎进山林,满心盼着能找到那头熊瞎子,可寻遍了山林的角角落落,却连个熊影都没瞧见。
不过,这几天也不算一无所获,他靠着弹弓,收获了二十多只灰狗子、六只野鸡和五只兔子。
在这物资匮乏的年月,这些猎物足够让一家人改善好几顿生活了。
陈云之所以选择用弹弓,一来是为了节省珍贵的子弹,二来弹弓动静小,不会惊跑猎物,在山林里打猎,反倒更实用些。
这三天里,陈云可不光忙着狩猎,心里还惦记着仙人柱那边的事。
他瞅着仙人柱旁预留的空地,琢磨着得弄个安全可靠的藏身之所。
这山林里野兽众多,时不时就有大型猛兽出没,就那小小的仙人柱,碰上熊瞎子、狼、豹子,甚至是老虎,根本不堪一击,几下就得被掀翻。
尤其是那头饥不择食、四处觅食的熊瞎子,随时都可能晃悠到这儿来。
说干就干,陈云抡起锄头,在空地上吭哧吭哧地挖坑。
他计划挖一个面积不大,约莫十平方米左右的地窨子。
为了让地窨子足够结实,能抵御野兽侵袭,陈云在选材上格外用心,选用的木料都是直径二十厘米的粗壮原木,而放在坑中的几根立柱和横梁,用料更是粗上几分。
立柱立好后,陈云又费力地架上横梁,随后将一根根原木紧密铺设,运用简单的榫卯工艺,再钉上大钉子固定。
一番忙活下来,整个地窖子被他打造得相当结实。
紧接着,他在顶部铺上厚厚的一层乌拉草,又混合着挖出的黄泥土,将整个屋顶糊得严严实实。
地窖四壁,同样密密麻麻排满原木,用钉子和横木牢牢扎紧。
就这样,一座高出地面一米左右、面朝南面、还留了个小窗的地窨子成型了。
陈云还特意找来些石块,混合着黄泥砌了个灶台,又从山上寻来一棵空心树,改装成烟囱。
忙活完这一切,他累得瘫坐在地,看着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