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十八岁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 > 第154章 种红薯不是民以食为天

第154章 种红薯不是民以食为天(2 / 4)

转弯灵活、深耕省力的原理;描述了耧车如何实现精准播种;甚至提出了利用水流驱动的水转翻车的构想。

工匠们根据她的描述反复试验,当第一架新式曲辕犁在试验田里轻松犁出深沟时,围观的老农目瞪口呆。

技术升华:她系统阐述了轮作复种(避免连作障碍)、种植绿肥(如紫云英)以养地、以及最重要的——堆肥沤肥技术!

她详细讲解了如何将人畜粪便、杂草、秸秆、河泥等混合堆积酵,制成高效有机肥。

“地靠肥养”

,她反复强调,“欲要亩产倍增,先让土地吃饱!”

这对习惯于简单施用粪肥的古人来说,无异于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作物引进:她珍而重之地拿出了由皇家远洋船队历经艰险带回的几袋种子——金灿灿的玉米和其貌不扬的红薯块茎。

她向司农寺官员和老农们激动地描述:玉米耐旱、耐瘠薄,可在山地丘陵种植;红薯产量极高,适应性极强,且易于储存,“此二物,乃活人无数之神种!

推广开来,可保我大夏再无饥馑!”

系统知识:她还要求收录小型水利工程(如陂塘、水渠)的修建方法、常见病虫害的土法防治(如烟叶水杀虫)、以及猪羊鸡鸭的科学养殖技巧。

《农政全书》初稿编成,在司农寺内部和部分朝臣中引了巨大争议。

一些保守的官员和儒生,抱着“祖宗之法不可变”

的教条,攻击新农具是“奇技淫巧”

,堆肥法是“污秽不堪”

,推广番邦作物是“舍本逐末”

,甚至危言耸听“玉米红薯乃蛮夷之食,食之恐伤华夏正气!”

这种文化归属撕裂带来的盲目排外和存在意义消解的恐惧,成为了推广的最大障碍。

新版本农业攻略(《农政全书》)上线遭遇玩家(保守派)差评?是生活技能玩家(老农)嫌弃ui(新工具)复杂,烹饪玩家(儒生)抵制新食材(玉米红薯),论坛(朝堂)掀起‘情怀党’(祖法)与‘攻略党’(新技术)骂战!

云舒深知,再好的经,念歪了也是白费。

她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强力推广《农政全书》。

第一,官方刊印,强制学习。

她下令由皇家印书局大量刊印《农政全书》,配以精细插图,文字力求通俗。

颁至各州县,明令要求地方官必须组织乡绅、里正和识字的农户集中学习,并将推广成效纳入地方官考成法,作为升迁的重要依据。

第二,建立队伍,深入基层。

从司农寺和各地选拔精通新法的“农技员”

,给予官方身份和俸禄,组成“劝农使”

队伍,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示范指导。

他们带着新式农具和种子,手把手教农民如何使用。

第三,典型引路,重奖激励。

然而,最初的推广异常艰难。

千百年的耕作习惯根深蒂固,农民们对新事物普遍持怀疑和观望态度。

“这曲辕犁看着轻巧,能犁得动硬地?”

“费那劲堆肥,不如多挑两担粪水实在?”

“那黄疙瘩(玉米)和土蛋蛋(红薯),真能当饭吃?别是骗人的吧!”

第四,

面对阻力,云舒没有强迫,而是采取了更聪明的办法:重奖激励。

她下诏,对率先采用新法、新种,并取得明显增产效果的农户,给予减免当年赋税的奖励,并由官府授予“种田能手”

的匾额。

同时,选择几个条件中等的村庄作为“示范点”

,由朝廷提供农具、种子和技术支持,集中力量打造样板。

转折点生在一年后的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带着智脑闯异世大陆 火影:从天而降落入柱间怀里 胭脂看客 杀手之王归隐后,血洗都市 李莲花的一百个亲戚 被甩七年后,高岭之花跪求当后爸 囚笼地球 赘婿的万亿遗产:重生后我摊牌了 木叶拜师,于斗罗成就六道 四合院:我老六从不明着对上众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