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出两颗重磅炸弹:
第一,《专利法令》与“专利司”
。
她下令成立专门机构,宣布:任何工匠、学者,只要有新的明创造(小到一把更省力的锄头,大到一种新机械),经“专利司”
核定有效,便可获得一定年限的独家生产或获利权。
这意味着,“奇技淫巧”
不再是低贱的营生,而是可以获取巨额财富、光宗耀祖的捷径!
此令一出,不仅在雷鸣庄内部激了狂热的创新潮(工匠们绞尽脑汁搞改良、申请专利),更在民间掀起了“格物致用”
的热潮。
许多被埋没的民间天才看到了希望,不断有新的小明、小改良涌现,形成了“技术→财富→声誉”
的良性循环。
专利法出台?是官方认证外挂(技术创新)合法化!
卷王们(工匠)请开始你们的表演(疯狂明)!
第二,生产模式与工匠地位的革命。
云舒引入了初步的标准化概念(统一兵器、工具的关键尺寸)和流水线分工(将复杂产品的制造分解为多个简单工序,每人只负责一环)。
这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
同时,她建立了“工匠评级制度”
,根据技艺水平、创新贡献评定等级,授予相应俸禄、待遇甚至官身。
工匠的社会地位前所未有地提高,从“匠户”
卑籍,一跃成为受人尊敬的技术专家。
许多流民、破产农民被招募进庄,经过培训成为产业工人,获得了稳定收入和安身立命之所,社会矛盾得到缓解,新兴的工人阶级开始萌芽。
庄内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铁匠张,一辈子打铁,手艺精湛却穷困潦倒,对最初的水力锻锤极为排斥,认为机器没有“灵魂”
。
直到云舒亲自来到他的工棚,没有训斥,而是拿起一块他锻打的铁片和一块水力锻锤出的铁片,让他比较优劣。
在事实面前,老张哑口无言。
云舒随即任命他为新式锻锤的质量总监,负责培训学徒,并因其贡献授予“席匠师”
头衔,俸禄堪比五品官。
老张热泪盈眶,从此成为技术革新的最坚定拥护者,他的儿子更是沉迷于机械原理,开始尝试设计更高效的传动装置。
张家的命运,因技术而彻底改变。
雷鸣庄的产出,开始源源不断输往各地。
质优价廉的钢铁农具提升了农业效率;坚固的制式兵器装备了军队;大量的布匹冲击着市场……旧有的经济结构开始松动。
依赖传统手工业的城镇感到了压力,咒骂“机器夺人生计”
的声音开始出现。
朝中保守派也趁机攻讦,奏章中充斥着“百工奇技动摇国本”
、“与民争利”
的论调。
面对质疑,云舒在《大夏公报》上撰文,旗帜鲜明地指出:“进步的车轮,从不因螳臂而当车。
机器非是夺人生计,乃是创造新的生计!
雷鸣庄吸纳流民数万,便是明证。
未来,将有更多的‘雷鸣庄’拔地而起,需要更多的工人、技师!
固步自封,只有死路一条;拥抱变革,方能国强民富!”
她顶住压力,继续加大对工坊体系的投入,并将成功模式向矿产、造船等重要领域推广。
夜幕降临,云舒再次登上高处,远眺雷鸣庄方向那片被灯火映成暗红色的天空和永不停歇的烟柱。
保守派视之为“污浊”
,她却从中看到了一个崭新文明的雏形。
“骂吧,尽管骂。”
她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近乎狂热的光芒,“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