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闻,堂外飞来一些玉琮色雀鸟,绕着屋顶梁柱,叽叽喳喳盯着案上这串金黍。
众副考官们都是面面相觑,纷纷争相传阅这份卷宗。看了这份卷宗,再看其它蒙生的答卷,已经索然无味。
「完美!」
「这...这是一份满分卷!」
「黍,分解为三:禾丶入丶水。
入部:青铜器「簋」,器形似「入」。入非入水,而是入祭。祭祀时,黍盛入「簋」中,化为文气。」
「这[入]部,解的妙啊!
下官还是头一次见到,有人如此解答这[入]部!」
「老夫分明嗅到这金黍里,有《诗经》彼黍离离的悲怆丶十月获稻的欢欣丶为此春酒的甘醇——大周圣朝无数年的农耕史诗,竟凝在这一缕异香中!」
「写的太好啊!」
「解答的毫无瑕疵!」
「看此人用文术凝结出的这串沉甸甸的黍谷穗,足足有一尺长,令人叹为观止!」
「此份答卷,恐怕连我等,也答不到如此完美吧!」
众考官们争相传阅。
「不错!」
蔡巣抚须而笑,心头十分满意。
这份答卷,他估摸着,应该就是李家三郎李云霄所作。
毕竟,他昨夜便提前暗示,令李云霄准备[黍]字。有李府之助,深研一夜,才可能写出如此完美的答案。
其馀世家才俊,仓促之间作答,定然难以写的如此完美。
「裴老...夫子,您看这份卷宗,成色如何?可否甲等第一?」
蔡巣谦逊的朝裴老夫子,问道。
有裴老夫子的亲口背书,万一有人指责他暗助李云霄,他也有足够的理由驳斥。
甲一乃是江州府文坛泰斗钦点,谁敢质疑?
裴惊嶷也是惊叹,这答卷解的实在是奥妙无穷,闻言不由轻笑道:「此乃社稷文种——金黍!
它若不是甲等第一,谁又敢称甲等第一?
别说江阴县,放眼整个江州府,这也是甲等第一的答卷。」
「社稷文种?」
「夫子,这串金黍,为何又称为社稷文种?」
众官员们都有些不解。
裴惊嶷见众人不解,便笑道:「《周礼·春官》曰:『以黄钟之宫,累黍定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