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基地深处,能源研究中心的紧张气氛几乎凝固。
全息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流不断刷新,中央展示着一个复杂的三维结构图——这是计划动力核心的设计蓝图,也是当前最大的技术瓶颈。
第六次全尺寸模拟测试失败,席能源工程师吴振华疲惫地摘下眼镜,约束场在百分之七十六功率时崩溃,还是老问题——能量密度过高导致磁场畸变。
张院士凝视着失败数据,眉头紧锁:传统托卡马克装置的小型化极限就在于此。
我们需要根本性的突破,而不是渐进式改进。
陈三七站在观测台前,目光深邃。
月球遗址中获得的海量信息在他2o倍脑力的处理下不断重组、推演。
突然,他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我们一直试图用现代科技解决修真文明的问题,他缓缓开口,但为什么不反过来思考?用修真文明的智慧解决现代科技的局限?
这句话如同闪电划破夜空,让整个团队豁然开朗。
陈三七调出月球遗址中关于灵能机械的记载:玄清宗并非纯粹的法修文明,他们展出了独特的灵能科技体系。
看这个——灵枢转换器,能够将灵气直接转化为稳定能场。
林薇迅比对数据:这种能场的特性与聚变约束场的需求高度吻合!
如果能用灵能场替代部分磁约束
不止如此,陈三七放大设计图的一处细节,注意这个能量调和结构,它能够平衡不同能量形式之间的冲突。
这正是我们需要的——解决核能与灵能兼容问题的关键!
基于这个思路,团队开始了全新的研方向。
古武世家的炼器高手与现代核物理学家次真正坐在一起,开始了前所未有的跨界合作。
欧阳家的《熔金秘录》提供了灵能导体的炼制方法;陈家的《听雨剑谱》贡献了能量精细控制的技巧;现代科学则提供了精确的建模和测试手段。
三周后,第一个突破出现:基于灵能材料的新型约束场生器原型机试验成功,能量稳定性提升3oo!
不可思议!
吴振华看着测试数据,难掩激动,灵能场不仅增强了约束效果,还起到了缓冲作用,大大降低了能量湍流!
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灵能场需要持续的精纯灵气供应,而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过于狂暴,无法直接转化。
需要一种双向转换装置,张院士指出,既能将灵气转化为稳定能场,又能将聚变能量部分转化为灵气,形成循环。
这个要求极其苛刻,团队再次陷入困境。
就在此时,赵宇带来了一个意外现。
在训练部队新兵时,他现某些修行者的真气具有特殊的特性,能够平复狂暴的能量。
这不是功法的效果,而是体质特殊,赵宇兴奋地报告,特别是李家几个年轻弟子,他们的真气天然具有能量调和能力!
团队立即对这群特殊体质的修行者进行研究。
结果令人震惊:他们的真气结构中存在一种罕见的谐波序列,正是能量转换所需的关键!
不是巧合,陈三七沉思道,根据玄清宗记载,上古时期人类体质与现在不同,更适合灵能科技的展。
这些年轻人可能是古老血脉的觉醒者。
基于这个现,团队开出了全新的生物-机械混合转换器。
利用特殊体质修行者的真气作为引导,成功实现了核能与灵能的安全转换。
两个月后,第一个完整的小型聚变核心原型机组装完成。
这个直径仅三米的装置,却蕴含着堪比大型核电站的能量输出能力。
最后一次模拟测试,开始!
控制室内,所有人屏息凝神。
能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