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是在“匠心传承”区驻足,仔细欣赏沈师傅的缂丝《玉兰图》,手指轻轻划过玻璃展柜,感慨道:“这幅缂丝图太精美了,花瓣栩栩如生,色彩过渡自然,金线的运用恰到好处,真是鬼斧神工!沈师傅的手艺,果然名不虚传。”
接着,他走到“创新融合”区,拿起一个缂丝竹编收纳篮,仔细抚摸着缂丝面料和竹编部分,点点头说:“这个收纳篮设计得很巧妙,缂丝的精致和竹编的质朴结合得很好,既实用又美观,真正做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你们的团队太有想法了。”
在“非遗匠人馆”,陈明看着墙上的照片和文字介绍,认真地听苏锦讲解每位手艺人的故事,不时点头称赞。
“这些故事很感人,能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传统工艺背后的匠心。你们不仅做产品,还做文化传播,这很难得。”
“明天开展,我们邀请了不少媒体和嘉宾,还有很多预约的游客,”徐佳莹介绍道,“我们还准备了互动体验活动,在庭院里设置了竹编、苏绣、制香三个体验区,让观众能亲手体验传统工艺的乐趣。赵姨和周师傅都会来现场指导。”
“考虑得很周全,”陈明点点头,“我已经跟局里汇报了,明天会有领导过来参加开幕仪式,也会组织旅游团前来参观。放心,我们会全力支持你们。”
“对了,明天的展览开幕仪式,我会安排专人负责摄影摄像,把这重要的时刻记录下来,后续还会在文旅局的官方平台宣传推广。”
离开前,陈明又叮嘱道:“明天是你们工作室的重要日子,也是苏州非遗传承的重要时刻,一定要好好准备,展现出最好的状态。有任何需要帮忙的,随时给我打电话。”
送走陈明,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
工作室的灯光再次亮起,照亮了每一件精心布置的展品,也照亮了每个人眼中的期待。
苏锦和沈亦舟还在展厅里忙碌,他们正在给展架上的小彩灯通电测试,五颜六色的灯光亮起,映照在文创产品上,营造出温馨而浪漫的氛围。
“明天,一定会顺利的。”徐佳莹看着身边的众人,轻声说。
苏木握住她的手,目光扫过张师傅、崔姝、苏锦、沈亦舟、王丽,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却兴奋的笑容。“有大家在,一定没问题。”
夜色渐深,平江路渐渐安静下来,只有“苏州记忆”工作室的灯光依旧明亮,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传统工艺的传承之路,也照亮了即将到来的崭新篇章。
第二天一早,天朗气清,阳光明媚。
“苏州记忆”工作室门口早早地就热闹起来,彩色的气球挂在门框两侧,蓝印花布制作的横幅上写着“古艺新生,苏州记忆非遗文创展览开幕仪式”,格外醒目。
横幅的边缘用竹编边框装饰,透着浓浓的传统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