伱们可知,纪国公此举,每年能为大唐省下多少钱?
难道每年都要花费巨资去大明采买曲辕犁,你们才满意?
还是说,你们习惯被别人掐着脖子过活?
简直不知可谓!”
房玄龄等人一脸的尴尬,他们怎么可能忽视这个,但他们了解啊。
就以李二的性格,臣子做到了这个份儿上,他断然不会让自己的臣子吃亏。
既然是为了朝廷,为了大唐好,段纶这两万贯,说什么也不会真让他破家。
这样的臣子不爱护,那要爱护怎样的臣子?
如果李二是这样的君王,他们在场的这些人,早就跑了。
而知道这一点儿的何止只有他们,段纶难道不知道么?
段纶知道的,一定知道!
这才是段纶敢破家的原因!
但李二这么说,他们又没办法反驳。
在这件事儿上,段纶做错了么?
没有,绝对没有!
哪怕是换了他们,可能也会如此。
毕竟这真的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可问题是,段纶如果只想做这些也就算了,但段纶明显想在大唐掀起新一轮的工业变革。
看看奏章上说的,大唐工匠之腐朽,不在思想,而在精神!
工业之变革,不在待遇,而在……
这些,都表露了段纶的政治主张。
这才是他们害怕或者说是担心的东西。
而这也是李二最想看到或者说最让他高兴的东西。
“陛下,如今大唐承平不久,不宜进行太大的变革。”房玄龄说道,“自古以来,每一次的改革都是一场风波的开始,得慎重!”
李二其实也知道这个道理。
但自从李承乾在西北立足后,给了他太大的压力了。
作为一个皇帝,他从来就没有区居第二的觉悟,在任何方面都没。
李承乾能做到的,他必然也能做到,而且还能做得更好!
更何况,大唐啊,天朝上邦啊,要是输给了李承乾花了一年多时间折腾出来的大明王廷。
作为大唐的皇帝,他都觉得臊得慌!
“任何事情都有风险。”李二说道,“若是没有风险,当年我们何必推翻前隋?若是没有风险,尔等当然何苦追随朕行那玄武门之事?”
哄!
众人脑子一炸!
当即就一个反应,李二疯了!
这事儿都是能说的?
随即,众人心里都是愈发的沉重,这说明李二对于变革之事,近乎是下定了决心了。
这让众人更加的焦虑。
“朕既然做了,就从不在意别人怎么说!”李二倒是大气得一逼,站起身说道,“朕只是想告诉你们,做任何事都有风险。
但如果利益足够,这个风险是值得冒的。”
说着,李二在桌案上翻找了一番,这才找到一个信封,直接扔给了身旁的内侍,示意他拿给房玄龄等人。
房玄龄接过信封的时候,还有些好奇。
好奇信封里面的内容。
在房玄龄等人凑在一起打开信封的时候,李二也走了下来,随口说道:“你们手中的信函是朕派人调查大明王廷最近一年的一些情况。
怎么说高明都是朕的长子,虽然他现在远在西北苦寒之地,也有了自己的立锥之地,但为人父母者,岂有不担忧的道理?
所以,朕早就派了人秘密保护高明的安危,顺便,也了解一些关于高明的事。
这也是为了他真遇到危险的时候,朕能及时帮他一把。”
他解释了半天,众人心中觉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