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之间的默契,而是两国君主之间的默契。
……
此时,沙洲郡。
高纯行正陪着赵岩还有阿史那泥孰喝酒。
今日下午,阿史那泥孰和赵岩的怨军便已经抵达了沙洲城,作为沙洲城郡守的高纯行,自然要尽地主之谊。
早早的就在沙洲城里的长明酒楼订下了一桌酒宴。
“阿史那尚书此番不远万里的为我大明王廷而奔波,着实是让吾等敬佩,来,下官敬尚书一杯。”酒桌上,高纯行一脸敬意地笑道。
他这话倒也不全是虚的。
阿史那泥孰身体本就不好,加上年纪也大了额,还能和怨军一道千里奔波,这一路上,要说没吃苦头,呵呵,高纯行是不信的。
“高郡守客气了。”阿史那泥孰笑道,“汉人说得好,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老夫追随殿下也有几年了,真要说起来,这还是第一次为殿下效力,岂敢不用心?”
他的心态,这几年其实变化也是不小。
从一开始的虚以为蛇,到之后的听天由命,又到现在的心悦诚服,他也是经历了好几个阶段。
不过不管怎么说,如今,他确实真将自己当做了大明的官员,这倒是他一开始没想到的。
一旁,赵岩闻言笑道:“高郡守这话可不算客气,说实话,就连末将都有些惊讶,毕竟这一路上,尚书能一路跟着我怨军的行军节奏,单从这一点儿来说,就已经很了不得了。
就这么说吧,就大明这么多的军队,能跟上我怨军行军节奏的,都指不定能有多少?
尚书还是老当益壮啊。”
他心里其实还是很佩服的,这些马背上的长大的民族,的确有着独到之处。
作战暂且不说,这跑路的功夫,决计一流。
当然,这也不是常例,说到底,阿史那泥孰的出生不一样。
几人又相互恭维了一番,高纯行这才说道:“阿史那尚书此番回西突厥旧地,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打算?
下官听说,这西突厥的十姓贵族,可是顽固得很。
这一次,牛郡守上奏说是要建州设府,这些家伙怕是没那么容易答应吧?”
“要想让他们答应,确实不容易。”阿史那泥熟点了点头,说道,“不过不是有赵将军在么?真要遇到冥顽不灵的家伙,到时候还得仰望赵将军才是。”
说着,他便朝着赵岩拱了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