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儿对大明构不成太大的威胁,但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说,这却是遏制大明发展的关键。
所以,李承乾当即就决定,趁着天竺五部混乱的时候,补上这个短板。
而这次,走五部天竺的领头人,便是杨林的儿子,杨大郎。
当年,王德全、杨林、李勤俭三人追随李承乾之初。
李勤俭是第一个跟随李承乾来到西北的,而当时的王德全和杨林也将自家的嫡次子派了过来。
可这之后,李承乾直接一飞冲天。
王德全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明驻大唐的使节,赐礼部侍郎,而李勤俭更是官拜户部侍郎,唯独杨林,一直等到大明彻底拿下吐谷浑后,才正式步入仕途。
可说来讽刺的是,当初他可是第一个投靠李承乾的啊。
所以此番,李勤俭也是真想帮自家老兄弟一把。
若是杨大郎能在五部天竺的战场上立下大功,不说户部侍郎,一个主事之位,还是跑不了的。
对于他们的这些想法,李承乾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不过对此,他却是一句话都没说。
不是说他也觉得亏欠了杨林。
那不存在。
杨林他们能有今时今日的地位,那是他给予的。
同样的,他也可以不给。
他为什么要亏欠?
至于说他为什么不反对,其实很简单,杨大郎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首先,去五部天竺的人得是自己人,还得是绝对心腹。
杨大郎绝对算。
毕竟他们是除了马业等人外,最早一批追随李承乾的人。
绝对的元老。
其二,此番前去五部天竺的人,还需精通商途,这一点儿就不用说了吧?
所以说,商贾世家出生的杨大郎,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纵使李勤俭有点儿私心,李承乾也是能接受的。
而此时,吐蕃,逻些。
逻些是哪里呢?
逻些就是后世三幺八奔赴的地方,也是无数人朝圣的地方。
当然,那是未来。
现在的逻些,还不如后世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