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说道:“是时候提高工匠的待遇了。”
“陛下,不可……”戴冑刚开口,李二就微微摆了摆手,说道,“行了,你别说了,朕知道你在担忧什么,但大明王廷过去一年的发展我们都看在眼里。
如果说,大明王廷只是依靠兵锋之强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想必诸位都不会相信吧?
高明在过去的一年,主抓的重点其实只有两点。
其一便是民生!
高明在这一点上真的做到了很多官员都做不到的地步。
众卿应该都知道,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大明王廷不说饥寒交迫,但绝对算得上遍地灾民!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据朕所了解,大明王廷几乎没让一个灾民因为饥饿而亡!
想一下过去我大唐那几年的天灾吧,哪一年没有灾民死在饥寒交迫之中?
高明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儿的?
这就要说到高明主抓的第二点!
工业!
我们其实都清楚,当时的高明就算是变都变不出粮食的,所以他大肆发展工业,让大明王廷的货物,成为各国商贾甘愿远赴千里的紧俏货。
然后又利用各国商贾的贪婪,和他大明独特的军械,从各国搜刮粮食,这才让大明王廷度过了最艰难的一年。
从这点儿来看,工业何其重要?
而那些工匠,何其重要?
至于军事,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根本就不是高明所抓的重点,只不过是他随手做的一件小事儿罢了。
当然,从这点儿来看,高明对于大明王廷的整体把控还是很精准的。”
他还有句话没说,那就是李承乾确实已经成长到了让他都有些陌生的地步。
魏征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殿下在过去一年,的确是做了很多了不得的事儿,以工代赈,说实话,就这个政策,当时是真的惊讶到微臣了。
虽然自古以来,从齐景公开始,都有以工代赈的典故流传下来,但像殿下这般彻底将以工代赈完美实施下来的,还真是首例。”
对于李承乾过去一年的表现,众人其实都认真的思索过。
尤其是李承乾的以工代赈,不管是魏征还是戴冑又或者房玄龄,都研究过的。
对此,没有一人不服气!
“确实。”李二点了点头,道,“高明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未来,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