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笑:“妙解!
妙解!
好一个‘英雄也要吃饭’!
此言深得我心!
着书立说,若离了这地基,便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了!”
他显得十分高兴,又与姜小勺聊了许多关于市井风俗、人物刻画的话题,听得一旁的苏轼和袁枚也频频点头,深感共鸣。
【…接待特殊食客:叙事者(疑似施耐庵或同类人物)…满足其“于市井烟火中寻觅叙事真味”
需求…获得其高度赞赏与理念认同…】
【…获得状态:【世情洞明】…效果:短时间内对人性观察、需求洞察力提升,更容易把握食客心理与菜品背后的文化情感诉求…】
【…获得特殊物品:《江湖滋味·札记》残页…效果:记载了对于市井饮食与人物性格关联的思考片段,阅读可提升对菜品“人格化”
塑造与故事性营造的能力…】
老者酒足饭饱,心满意足,留下一句“他日有暇,再来叨扰,听掌柜的讲更多‘有滋味’的故事”
,便拄着竹杖,消失在蒙蒙细雨中,仿佛一位游历人间的说书人,偶然在一家小店歇脚,汲取了些许创作的灵感。
……
送走这位深谙世情的叙事者,姜小勺还没来得及消化那份《江湖滋味·札记》,林薇就面色凝重地拿着手机走了过来。
“姜老板,你看这个。”
她把手机屏幕转向姜小勺。
那是一个本地颇有名气的美食点评网站,页赫然出现了一篇关于时味居的“深度扒皮”
帖,标题十分耸动:《网红店“时味居”
是真材实料还是资本炒作?起底其背后的“神秘团队”
与“特殊渠道”
!
》帖子里,作者以“业内人士”
的口吻,质疑时味居的食材来源不明,味道好得“不真实”
,暗示其使用了非法添加剂或拥有一个“影子厨师团队”
在幕后操作,甚至影射其装修和氛围营造是刻意营销的“伪文化”
,还附上了一些模糊的、看似是“内部员工”
的爆料截图(显然是伪造的),以及之前钱富贵带来的工商检查被歪曲解读为“疑似存在问题”
。
帖子下面已经跟了不少评论,有水军带节奏表示“早就觉得不对劲”
、“味道假得很”
,也有真心喜欢时味居的食客在反驳,双方争论不休,热度正在持续酵。
“这是有组织的黑公关。”
林薇肯定地说,“文笔老辣,切入点刁钻,利用了部分公众对‘网红店’的不信任感和猎奇心理。
钱富贵恐怕没这个能量和脑子,背后应该另有其人,很可能就是之前提过的‘寰宇餐饮’或者其他眼红的竞争对手。”
姜小勺看着屏幕上那些充满恶意的揣测和误导性的言论,眉头紧锁。
他不怕正面竞争,但这种利用舆论泼脏水的手段,确实令人防不胜防。
美食本该是带来快乐的东西,却被卷入这种龌龊的商战之中。
“我们现在怎么办?”
姜小勺问道。
他虽然厨艺精湛,面对古今名士也能应对自如,但对于现代网络舆论战,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新手。
林薇沉吟片刻,道:“硬碰硬地吵架没用,反而会抬升对方热度。
我们需要的是有理有据地反击,并且要将公众的注意力重新引导到美食本身。
我之前做的那些记录和初步核实,现在可以派上用场了。
我可以联系相熟的、靠谱的美食博主和媒体朋友,布客观的探店体验和背景澄清。
另外……”
她顿了顿,看向姜小勺,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