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搭配,以及如何根据四时变化、人体质不同来调整饮食。
他的理论更加系统和完善,与李时珍侧重于本草研究不同,孙思邈更强调“养性”
与“治未病”
,其医学思想中蕴含着深厚的养生哲学。
言谈间,孙思邈自然也察觉到了时味居那非同一般的【和谐领域】,以及领域深处隐隐残留的一丝极淡、却本质极高的“邪祟”
气息(玄尘子力量残留)。
他眉头微蹙,但并未声张,只是更加仔细地观察着姜小勺和周围环境。
当姜小勺提到近来遇到一些“麻烦”
,有人以邪术相逼,试图污染此间时,孙思邈的神色严肃起来。
“邪祟之气,最易伤人脏腑,乱人心神。”
孙思邈沉声道,“小友此处虽有清正之气护持,然邪气若附骨之疽,细微之处恐有残留,长久以往,终是隐患。
老夫观小友气血充盈,神完气足,似是修行中人,可有祛邪安神之法?”
姜小勺心中一动,将自身运用秩序意念净化混沌之事,以“修行正气”
的角度简单说了一下。
孙思邈听得连连点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然则,除自身修行,亦需借助外物,内外兼修,方为万全。”
他想了想,从药囊中取出几包药材,又向姜小勺要了些最常见的黄豆。
“今日便借小友宝地,演示一道简单的【辟邪安神豆茶】。”
孙思邈笑道,“此茶方源于民间,以黄豆为主,佐以朱砂(极微量,需慎用)、茯苓、远志、红枣等,寻常人家亦可制作。
黄豆,《本草纲目》载其‘活血、解诸毒’,其性平和,更兼包容之性,可承载药力;朱砂镇惊安神(强调需极微量且不可久服),茯苓健脾宁心,远志安神益智,红枣调和营卫。
共奏扶正祛邪、安神定魄之效。”
他在姜小勺的厨房里,熟练地操作起来。
先将黄豆炒香(激其香气和药性),然后与其他药材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慢煮。
过程中,孙思邈不仅关注火候,更不时加入一些姜小勺难以理解的、关于“气”
与“药性”
融合的要点,仿佛在进?一种古老的仪式。
豆茶煮成,汤色棕红,豆香与药香混合,形成一种令人心神安宁的独特气息。
孙思邈盛出一碗,递给姜小勺:“小友尝尝,感受其中‘气’之变化。”
姜小勺接过碗,先是闻到那安宁的香气,精神便是一振。
他小口喝下,豆茶温热,口感醇厚,一股温和的暖流顺着喉咙滑入腹中,随即缓缓扩散至四肢百骸。
更奇妙的是,他清晰地感觉到,这豆茶中蕴含的并非灵力或秩序能量,而是一种极其纯粹、温和的“生机”
与“安抚”
之力,与他自身的秩序场域相辅相成,仿佛春雨润物,无声地滋养着他的身体和精神,甚至连【和谐领域】都似乎变得更加莹润了几分。
【…饮用特殊药膳【辟邪安神豆茶】…获得状态:【祛邪安神】…效果:持续恢复精神力,微弱提升对负面能量抗性,持续时间:12小时…】
效果竟然如此显着!
远他之前自己摸索的任何药膳!
“多谢药王赐教!”
姜小勺由衷感谢。
孙思邈呵呵一笑:“区区小道,不足挂齿。
小友若能悟通其中‘调和’与‘引导’之理,于修行、于厨艺,皆有大益。”
他顿了顿,意有所指地看了一眼后院,“邪气残留,细微难察,或可借此‘豆茶’之‘生气’,徐徐图之,如同水磨功夫,终可涤净。”
姜小勺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