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
这位商业巨擘的经验,或许能带来不一样的思路。
沈万三捻了捻手指上的玉扳指,眼中精光闪烁:“其一,固本培元。
特色不能丢,口碑需更响。
可适当推出些‘限量’、‘预约’之品,营造稀缺,抬升格调。
其二,广结善缘。
姜店主能与诸位先生相交,便是人脉。
何不将这人脉,稍稍‘变现’?”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苏轼和王羲之。
苏轼闻言笑道:“万三兄莫非想让老夫题字招徕顾客?倒也无不可,只要酒肉管够!”
王羲之则微微蹙眉,他性情然,不喜商事,但并未直接反对。
沈万三哈哈一笑:“苏公妙笔,一字千金!
王先生墨宝,更是无价!
无需直接售卖,只需偶尔在此挥毫,留下些许墨迹装点店面,其吸引力,自然非同凡响。
此乃‘借势’。”
他继续道:“其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对方欲断你资源,你可曾想过,反向制约其资源?老夫观此世,商事似更繁复,然万变不离其宗。
找到对方命脉,或可一击制胜。”
“其四,也是眼下最紧要的,”
沈万三压低了声音,“需有‘耳目’与‘应急之资’。
老夫观姜店主并非豪富,一旦有事,周转恐有不便。
老夫虽不才,于资财调度上略有些心得,或可相助一二。
再者,市井消息,至关重要,需有可靠之人打探。”
他这一番话,条理清晰,切中要害,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具体战术,听得姜小勺茅塞顿开!
他一直专注于提升个人力量和应对凡威胁,却忽略了商业层面的博弈和资源整合的重要性。
沈万三的到来,正好弥补了这块短板!
“沈先生金玉良言,小子受教了!”
姜小勺真心实意地躬身一礼。
沈万三坦然受之,又从怀中取出一个巴掌大小、色泽深紫、包浆浑厚的紫檀木算盘,递给姜小勺:“此算盘随老夫多年,拨算天下资财。
今日赠与小友,望你于此商海风波中,能厘清账目,把握时机,以‘正’养店,以‘奇’制胜!”
【…获得蕴含【精明】与【运筹】意念的物品:【沈万三紫檀算盘】…】
【…效果:微弱提升对商业信息的敏感度与决策能力…置于收银台或账房可微弱增强“财运”
、“机变”
之氛围…】
又一件极具实用价值的赠礼!
姜小勺郑重接过算盘,只觉得入手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商业智慧与气运。
沈万三的到来的确带来了转机。
在他的建议下,姜小勺与苏轼、王羲之等人商量后,决定有限度地“借助”
他们的名望。
苏轼爽快地题写了新的店招和几幅菜品介绍,笔力雄浑,气象万千;王羲之虽未直接题字,但默许姜小勺将他那方【随笔丝帛】的拓片装裱悬挂,那凡的气韵立刻让小店蓬荜生辉。
同时,姜小勺通过林薇的关系,开始有意识地接触和筛选一些可靠的食材供应商,并利用沈万三传授的一些古代商战中的鉴人、辨物之法,悄悄调查寰宇集团及其关联企业的商业链条和可能存在的弱点。
而沈万三本人,则以其精明的眼光,开始帮着姜小勺梳理店内的财务,规划更合理的定价与套餐,甚至提议是否可以开一些便于携带、具有时味居特色的“伴手礼”
(比如袁枚指导改良的精品糕点,郑侠监制的“异闻录”
精选抄本等),拓宽收入来源,增加小店的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