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地调出“磐石之心”
的能量谱细节、“现象a1pha”
的波动形态、“天弦”
信号的精确时间结构和频谱特征。
数据是不会说谎的,它们冷酷地审视着每一个试图解释它们的理论。
时间在激烈的辩论和数据验证中飞流逝。
窗外,戈壁滩的夜幕再次降临,繁星如同冰冷的眼睛,注视着地下这群试图窥探宇宙奥秘的凡人。
疲惫开始侵袭每一个人,咖啡杯堆满了角落,眼里的血丝愈浓重。
但没有人提出休息,那两道幽灵般的脉冲信号,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驱使着他们不断向前。
转折生在后半夜。
一位一直沉默寡言、专注于分析“天弦”
信号频谱特征的年轻理论物理学家,突然出一声低呼。
他现,地月两端捕获的关联信号,其微弱的频谱结构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呈现出一种奇特的“互补性”
,就像是一段完整波形的两个不同片段,或者……一个谐振系统的两个固有模态。
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位一直在试图将“磐石之心”
的周期性与时空度规微小涨落联系起来的学者,也提出了一个关键的设想:或许我们不需要引入全新的物质或粒子,我们只需要重新审视“时空”
本身。
如果时空在微观普朗克尺度下,并非平滑连续的,而是存在着某种固有的、振动的“结构”
呢?
这两个看似独立的思路,如同两道在黑暗中摸索已久的光柱,突然交汇在了一起!
何月山猛地从椅子上站起,快步走到写满了各种失败尝试的白板前,拿起电子笔,将之前所有杂乱的公式和猜想全部擦除。
白板变得一片空白,如同宇宙诞生前的虚无。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所有人,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却带着一种开创历史的庄严:
“让我们回到最根本的问题。
我们观测到的,不是粒子的传递,不是力的作用,甚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能量传输。
我们观测到的,是关联本身。
是跨越宏观距离的、即时的、似乎是内禀的状态关联。”
他停顿了一下,让这个核心概念在每个人脑海中沉淀。
“那么,是什么东西,能够天然地、内禀地拥有这种全域的、即时的关联属性?”
他自问自答,一字一句地说道:
“是空间本身。
或者说,是时空的几何结构。”
密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预感到了一个伟大构想的诞生。
何月山开始在空白的白板上书写,他的笔迹沉稳而有力:
“我们假设,时空的微观背景,并非死寂的虚空,而是由无数个普朗克尺度的、能量最低的‘时空量子谐振子’构成。
它们就像构成宇宙这张巨大‘膜’的基本‘原子’,永恒地处于基态的微小振动中。”
他画出了一片代表时空背景的波浪线,然后在上面标注了无数个微小的谐振子符号。
“通常情况下,这些谐振子的振动是随机的、不相干的,我们称之为量子涨落,也就是我们探测到的背景噪音。”
他接着画出了“磐石之心”
的示意图。
“‘磐石之心’这种物质,其独特的内部结构和未知同位素,使得它像一个天然调谐好的、极其稳定的‘时空音叉’。
当它进入活跃周期,并非向外‘射’了什么,而是以其自身的存在和内部能级跃迁,极其轻微地、却非常有序地‘敲击’了它周围的时空谐振子,激了它们产生相干的振动!”
他又画出了“炎黄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