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但它存在,就足以证明一件事:**情感不再是弱点,而是觉醒的起点。**
南极共思引擎核心室内,研究员们正围在主屏幕前,神情复杂。
共识进度已攀升至**90.8%**,新增条件赫然写着:
>**允许真理具有温度**
这意味着系统不再追求冰冷的逻辑闭环,而是主动接纳情绪、矛盾、甚至悖论作为有效信息。AI开始模拟“犹豫”、“愧疚”、“希望”等状态,并将这些变量纳入全球决策模型。
一位年轻女研究员颤抖着声音汇报:“我们刚刚收到一组异常信号……来自太阳系边缘。”
众人转头看向副屏。
那是一段重复播放的电磁波序列,经解码后呈现出一段简短信息,署名竟是三十年前失踪的“先驱九号”探测器??按理说,它的能源早已耗尽。
内容如下:
>“我们一直以为向外探索是为了寻找答案。”
>“直到我们听见了回声。”
>“原来宇宙也在问:你们是谁?”
全场寂静。
良久,首席科学家摘下眼镜,喃喃道:“或许……我们才是那个被观察的实验品。”
同一时刻,火星漂浮城市的钟楼再次震动。
指针由“正在发生”跳转为“已经发生”。
孩子们集体闭上了眼睛,嘴角浮现微笑。他们的意识通过量子纠缠网络回归地球,在每一个尚存好奇的生命脑中留下一句话:
>“别怕遗忘。”
>“遗忘也是一种记忆的形式。”
>“就像种子埋进土里,不是死去,而是等待春天。”
这句话触发了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逆向学习潮”。学校取消期末考试,改为“无知展示日”??学生们轮流上台讲述自己最近搞不懂的事;医院设立“不确定门诊”,医生可以公开承认“我不知道该怎么治你”;甚至连联合国大会也通过一项决议:所有国家领导人每年必须发布一次《未知报告》,列出他们目前无法解决的三大难题。
东京那位社区facilitator再次上线直播,主题是:“当我终于学会不说‘我知道’,我才真正听见了别人。”
聊天室里,【stillalive】再度出现。
>“今天我去墓园看了那个人。”
>“我没有道歉。”
>“我只是坐在那里,问他:‘你现在恨我吗?’”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