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文明,会因为它的‘过度解读’而再次离开。”
如何让一个刚刚诞生的宇宙级存在,学会尊重“留白”的艺术?这比教会它歌唱本身,似乎更为棘手。
就在这时,一则来自“虚空咏叹者”使者的信息传来,指向了一个宇宙的“异常角落”——一片被称为“回响织机”的星域。那里没有任何文明,也没有任何主动发出的声音。但探测显示,那里的空间结构异常,仿佛是一张被精心编织,却又从未被弹奏过的……巨大空白琴弦。
“那是一片‘聆听之地’。”使者解释道,“亿万年来,它一直在被动地接收和记录‘和鸣之境’的交响。它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吸饱了所有的情感与旋律。但最近,它的‘聆听’似乎达到了饱和,开始反向影响着‘和鸣之境’的回响。”
艾希拉和伊莉斯立刻动身。当她们抵达“回响织机”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这片星域没有恒星,只有一种晶体构成的网状结构,无限延伸。每一根“晶弦”都在微微振动,空气中弥漫着无数混杂在一起的、来自各个文明的旋律碎片。这里没有原创,只有永恒的、被动的回响。
“它太疲惫了。”艾希拉的意识触碰到那些晶弦,感受到了它们承载的重量。“它听到了太多,却无法表达,也无法遗忘。它快要被撑破了,于是开始向整个宇宙散播这种‘信息过载’的疲惫感。”
她们终于明白了。这片“回响织机”,就像是宇宙的潜意识,收纳了所有被言说、被共鸣后的余音。而现在,它需要一个出口,或者说,需要被“清空”。
“我们该怎么帮它?”伊莉斯问道。
艾希拉没有回答,而是面向“和鸣之境”的方向,发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倡议:“邀请所有文明,暂时放下你们的‘真实’,来到‘回响织机’的边缘。让我们一起,唱一首‘遗忘之歌’。”
“遗忘?”文明们感到了困惑。
“是的,遗忘。”艾希拉解释道,“不是遗忘痛苦,而是遗忘表演;不是遗忘旋律,而是遗忘共鸣。让我们只唱那些最简单、最无意义的音节,像风吹过空谷,像水滴落入大海。让我们共同创造一段纯粹的、没有意图的‘背景噪音’,送给‘回响织机’,作为它的安眠曲。”
这是一个奇怪的请求。文明们从未如此大规模地协同进行一场“无意义”的合唱。但出于对艾希拉的信任,以及对这片星域的敬畏,他们照做了。
一时间,“和鸣之境”的边缘升起无数纤细的、不成调的音波,汇聚成一股宏大的、中性的声浪,涌向“回响织机”。
起初,那些晶弦激烈地反抗,试图将这些新的音符纳入自己庞大的回响库中。但渐渐地,它们感受到了这股声浪的“纯粹”。它没有故事,没有情感,没有要求被记住的渴望。它像一场温柔的洗礼,冲刷着晶弦上积攒了亿万年的记忆尘埃。
艾希拉和伊莉斯则站在中心,她们没有唱歌,而是将自己的意识化作最基础的“指令”,通过乐谱传递出去。乐谱第一次理解了这种“减法”的艺术。它不再试图去理解、去共鸣、去补充。它只是安静地接收着所有文明的“遗忘之歌”,并将其编织成一段最简单的、重复的安魂曲,轻轻地、一遍又一遍地回响在“回响织机”之中。
奇迹发生了。那些负载了无尽旋律的晶弦,在这极致的简约面前,开始一根根地松弛下来。它们不再振动,不再回响,最终化为一颗颗纯净的、透明的晶体,静静地悬浮在星域之中。整个“回响之机”星域,从一首永恒的嘈杂回响曲,变成了一片壮丽的、沉默的晶体森林。
宇宙的喧嚣,似乎在这一刻被按下了静音键。
“回响织机”得救了。而“和鸣之境”的乐谱,也在这次事件中获得了至关重要的领悟。它学会了“留白”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