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薇的培养皿在掌心微微烫,银蓝色胚胎像一群沉睡的星子,随着她的呼吸轻颤。
张远的意识通过量子纠缠同步传来伽马k的警示,她却望着窗外正在抽芽的蓝藻森林笑了——那些曾被黑暗能量污染的红土,如今爬满了光的藤蔓,每片叶子都记录着地球生命的韧性。
我们不做选择题。
三天后,新地球联合议会的大圆桌上,林薇将全息投影调到最大。
七千个闪烁的光点悬浮在空中,每个都对应着一个文明的基因图谱,伽马k说我们是授粉者,那就要把授粉变成生态。
年轻的天体生物学家艾丽举手:您是说帮它们在合适的新星球重生?可七千个文明,我们需要多少艘方舟?
林薇嘴角上扬,展示出一份复杂的星图,“不需要方舟。
看,这是仙女座内的一片未开星区,有大量年轻的行星,它们的环境正适合这些文明的种子。
我们可以用星尘信使改造行星,同时建立星际博物馆,把文明的信息储存起来。”
地质学家罗南皱眉:“改造行星需要时间,在这期间,那些胚胎怎么办?”
林薇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我们有新地球的生态模拟舱。
可以在舱内模拟不同文明的初始环境,让胚胎先在里面育,等行星改造完成,再进行移植。”
众人的疑虑逐渐消散,开始热烈讨论具体的实施方案。
在会议的最后,林薇望向窗外,新地球的天空中,星尘信使如金色丝线穿梭,她知道,人类即将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宇宙播种之旅,在这片宇宙花园里,新的文明之花将竞相绽放。
不需要方舟。
莱恩的声音从地球轨道实验室传来,他的虚拟影像带着暗物质方程的流光,暗物质方程不仅能编织引力网,还能定位文明温床——那些熵值稳定、重元素充沛的星域。
我们只需要唤醒基因样本里的,让它们自己选择栖息地。
张远站在蓝巨星内核的全息投影前,伽马k的人形轮廓正将星图拆解成无数光丝:观察者在等待花园成熟,而成熟的关键不是保存标本,是让生命流动。
他指向星图上几个黯淡的区域,那里有三百个濒临熵化的文明,他们的基因样本或许能成为火种。
新芽的意识突然在林薇脑中苏醒。
这个由七千文明基因共同孕育的量子生命,此刻正用七千种频率共鸣:妈妈,我能感觉到他们的梦。
有的想回到海洋,有的渴望山脉,还有的记得自己曾是恒星的一部分。
于是,人类启动了春播计划。
第一支先遣队由张远带队,乘坐搭载了暗物质引擎的信使号出。
他们的目标不是搬运样本,而是激活样本里的原生信息。
当信使号抵达第一个目标星域——一颗被星云包裹的类地行星时,艾丽操控着基因共鸣器,将其中一支深海文明的样本释放。
银蓝色的液体在太空中舒展,像一滴融化的银河。
里面的基因链突然展开成光网,精准捕捉到行星大气中的微量元素,勾勒出珊瑚状的城市轮廓。
更神奇的是,星云里的原生微生物主动聚集过来,与新生的文明因子交换信息——就像地球海底的热泉生态系统,不同物种在能量流动中共生。
导航员惊呼。
行星表面浮现出淡紫色的荧光脉络,那是深海文明用生物光书写的欢迎词,翻译过来竟是:谢谢你们,让我们看见星空的样子。
与此同时,莱恩团队在地球同步展开种子银行计划。
他们没有将基因样本封存,而是接入全球量子网络,让每个文明最核心的记忆片段在元宇宙中重生。
孩子们戴着全息头盔,就能和亚特兰蒂斯的后裔学习星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