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面见裕王(1 / 2)

从高拱府邸出来,申时行心中稍定,但仍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清楚,高拱虽答应调查,可这案子背后的势力盘根错节,绝非一时半刻能有结果。

回到家中,夜色已深,月光清冷地洒在庭院里,树影斑驳,仿佛隐藏着无数秘密。

次日,他刚到翰林院,便感觉气氛异样。

众人看他的眼神多了几分闪躲与猜疑,赵元礼则站在一旁,嘴角挂着得意的冷笑。

申时行并未理会这些异样的目光,径直走向自己的座位。

他深知,若真有人借通州仓廪亏空案攀咬自己,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周旋,必须稳住阵脚,静待时机。

回到翰林院,同僚们见他神色如常,纷纷上前问候。

赵元礼却远远站在廊下,冷眼旁观,嘴角挂着一丝阴冷的笑意。

正沉思间,李若愚匆匆折返,附耳低语:“查到了!

供出与翰林院关联的,是户部那个被北镇抚司拿下的小吏,他招认曾向一位讲官送过礼,但那人……”

他顿了顿,“那人并非申兄,而是——”

“赵元礼。”

申时行目光一凝,指尖骤然收紧。

李若愚点头:“那小吏说,赵元礼曾暗示他‘通州仓廪亏空非同小可,若有人问起,需攀扯徐阶一脉’,但他并不知申兄与此案无关。”

申时行冷笑一声。

赵元礼此计毒辣,借刀杀人,既借北镇抚司之手搅动朝局,又想借“清流”

之名反咬自己一口。

若徐阶不插手,此事恐会迅酵,甚至牵连张居正。

——必须让真相大白,但不可打草惊蛇。

当夜,申时行修书一封,亲自送往徐阶府上,简述赵元礼的动向,并附上从李若愚处得知的细节。

午后,宫中传来旨意——通州仓廪亏空案由内阁与都察院联合彻查,赵元礼因“言行失当”

被勒令闭门思过。

消息一出,翰林院内哗然。

申时行依旧神色如常,只是望着裕王府的方向,轻轻叹了口气。

——徐阶动手了,但高拱一派恐怕不会坐视。

"申兄我已经托人查清楚了。

“那户部小吏据说在狱中胡乱攀咬,”

李若愚压低声音,带着几分愤懑,“初时只供出一些微末小官和胥吏,后来不知怎么地,就‘忆起’曾听闻翰林院有人谈及通州仓廪管理‘大有油水’,矛头暗指新晋者‘胆大心细’,最易钻营……这含沙射影的功夫,赵元礼推波助澜,不是说你还能是谁?”

“仅凭捕风捉影的‘听闻’?”

申时行眉头微蹙又舒展,“这攀咬毫无实证,构陷手段也算不得高明。”

“可架不住三人成虎!”

李若愚忧心忡忡,“赵元礼那厮在院中四处散播,言语暧昧,加上你刚得裕王青睐,升任讲官,院中眼红者不在少数。

若此风传到王爷耳中,或是被有心人故意递到上面……”

后面的话他没说完,但寒意已不言自明。

申时行沉默片刻,眼神渐冷:“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此事关键不在我自证清白,而在于揭穿这构陷本身的荒谬,以及找出那背后推手的目的。

赵元礼,不过一马前卒。”

第三日清晨,申时行正在整理课业笔记,一名王府内侍竟直接寻到了他的住处。

“申讲官,”

内侍神色恭敬但眼神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王爷有几句话,请申讲官傍晚至王府偏殿候见。”

他强自压下翻腾的心绪,面不改色地躬身领命:“请公公回禀王爷,臣申时行谨遵谕命,申时过后,必当提前至王府偏殿恭候。”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被废三年后 大明补牙匠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铁马冰河肝胆照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