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十五级玉阶,端坐于龙椅之上。
她目光扫过丹陛下的文武百官,威严天成。
多年的军中生活和帝王心术,让她不怒自威。
封赏功臣,这是大典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当封赏到许安宁时,女帝的声音很是郑重:
“朕能定鼎天下,首功在于一人。许安宁,于朕微末时倾力相助,献奇策,兴农工,制神兵,稳后方,功在社稷,泽在苍生。特封为镇国摄政王,见君不拜,剑履上殿,与朕共治江山!”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随即是山呼的万岁声。
女帝与女摄政王共治天下,这是前所未有的格局。
许安宁出列,她一身简约大气的深色礼服,躬身行了一个大礼:“臣,许安宁,领旨谢恩。必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开创盛世!”
两人目光在大殿交汇,有并肩作战的信任,有共享江山的默契,也有一丝唯有彼此能懂的温情。
登基大典后,女帝宋孤鸾坐镇江山,整饬吏治,平定四方残余叛乱。
摄政王许安宁大力推广她在西漠州成功的经验,兴修水利、改良农具、鼓励工商、设立学堂。
她尤其注重算学、格物之学,并由墨先生主持,在严格管控下继续发展军工。
天下既定,新朝的根基日渐稳固,女帝和摄政王头发也从青丝变白发。
宋孤鸾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做出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
她在御书房里,对着陪伴她最久的许安宁,以及已长大成人、沉稳干练的弟弟宋彦,平静的说出了自己的选择。
“这万里江山,我守住了。”她目光看向南方,“如今四海升平,彦儿仁厚睿智,足以担当大任。安宁,我们……该走了。”
许安宁微微一怔,随即了然。
她看着阿暖眼角细密的纹路,那里刻满了风霜、杀伐与决断,也藏着一丝深深的疲惫。
她轻轻点头,嘴角带上温柔的笑意:“好。你去哪儿,我去哪儿。”
禅位大典简单而庄重,宋孤鸾将象征皇权的玉玺,亲手交给了弟弟宋彦。
朝臣们虽然觉得突然,但见新君宋彦在姐姐和摄政王多年的悉心教导下,早已显露出仁君之风,加之有以文正公为首的老臣辅佐,天下倒也安稳。
摄政王许安宁的弟弟安平,凭借一身真本事,在科举中高中武状元,如今已是军中新锐。
妹妹安和,也在文正公门下学业有成,性情温婉贤淑,与宋彦情投意合,佳偶天成。
卸下重担的那一天,宋孤鸾和许安宁带了几名忠心护卫,换上了寻常衣裳,驾着马车,离开了那座承载了无数荣耀的皇城。
马车骨碌碌向南而行,碾过官道,转入乡间小路。
“我们去哪儿?”许安宁看着马车外的景色,轻声问。
“回小河村。”宋孤鸾的声音很平静。
“回小河村?”许安宁有些惊讶,她笑了,“回去干嘛?”
宋孤鸾转过头,看着她:“把咱们最早的那个家,重新盖起来。”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