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具有东南亚特色的人类文明。
南亚次大陆是人类种族构成最复杂的地区,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棕色人主要生活在南亚次大陆南部和中部地区,他们以采集、渔猎为生;黄种人主要居住在南亚次大陆东部和北部,在恒河流域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白种人主要生活在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及印度河流域地区。
在末次冰河期人类大迁徙中,居住在南亚次大陆的白种人,他们向西进入伊朗及阿拉伯半岛等地区,向北进入中亚地区、高加索地区和欧洲地区,他们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为生。
末次冰河期大迁徙时机来临时,居住在中南半岛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向西迁徙到南亚次大陆东北部,在这里开发农业区和畜牧区,并当地土著人融合成泰米尔民族,泰米尔语深受古泰语影响,泰米尔语保留很多古泰语词汇和文化概念。随后,到达南亚次大陆东北地区的农耕民族和畜牧民族为了避免与白人发生冲突,他们停止继续西行,北上进入青藏高原等无人区,发展农牧业,然后再通过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麓进入印度河流域及中东地区,以当地土著居民融合后,发展了印度河早期的农业文明。
在雅利安人入侵南亚次大陆地区之前,南亚次大陆地区与东南亚地区同属于一个文化圈,在种族、民族、生产方式、社会形式、文化及宗教等方面都属于同类模式。
雅利安人是在中东和南欧地区形成的以白人为主体的游牧民族,他们与中亚地区阿尔泰人有血统和文化渊源,也许他们通过通婚和劳务等方式从阿尔泰人那里学会畜牧和游牧技术,因此他们能够顺利从采集和狩猎的谋生方式转换到畜牧和游牧的生产方式。
距今4300年至距今4100年之间,地球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冰河期,这次小冰河期使生活高纬度地区的雅利安人的经济遭受了灭顶之灾,因此生活在高加索地区和欧洲地区的雅利安人首先向南撤退和侵略。他们占领中亚及伊朗地区后,他们大举入侵资源很丰富的南亚次大陆。
雅利安人入侵恒河流域地区后,他们与泰米尔族和古泰族为主的农耕民族爆发了战争。由于战争的惨烈和大量消耗,让以温和的农牧民族很快产生厌战情绪,为了躲避雅利安人战争锋芒,黄种人为主的农牧民族撤出印度河流域地区及恒河上中游等地区,他们退守到今孟加拉国、印度阿萨姆邦、尼泊尔等古泰民族的故地,甚至一部分民族退回中南半岛故土。
古泰农牧民族感觉退无可退时,他们开始在南亚次大陆东北部地区顽强抵抗雅利安人的进攻,最终,雅利安人深感无法打败古泰人,因此雅利安人退出该地区,在恒河上游及旁遮普地区建国,与南亚次大陆的古泰族等各种和平共融。
雅利安入侵战争结束后,南亚次大陆的民族分布格局基本形成,这个格局经过岁月洗礼后,形成今天南亚次大陆民族地理格局和社会格局。
东南亚及南亚次大陆地区是唯一保留着末次冰河期人类古老文化的地区,这个地区的人类文明具有几万年以上发展历程,因此该地区文化神秘而高深莫测。在进入南亚次大陆之前,雅利安人没有什么文化积淀,他们要统治南亚次大陆的人民,他们必须借用东南亚的古老文化,从而建立自己的文化体系。雅利安人入主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