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情况不明的局外人往往都是敌人。
母系部落是一个封闭而独立的管理系统,由孟中央长老会选举盟主进行管理,盟主组建内阁和最高衙门管理全盟的土地资源、防务及外交,以及全盟生产、生活、立法和司法等。孟分为若干个分区衙门进行地方管理,地方衙门称为召zao,召主要职责是召集地方民众头领开会传达盟主和孟部指示和命令,负责该地区征兵、税赋征收、劳役征用,负责地方司法和社会管理。
早期母系部落都推行男女分居管理,设立男营村寨和女营村寨,并进行男女劳作分工,一般女性负责山林采集、制陶、酿酒和农业劳作,男性负责工具制造、武器制造、打猎、捕鱼、建房、修路、服兵役、服劳役、嫁入女家为伯、派往女寨为郎、带领部属到孟外独立谋生和发展。
在部落社会里,也有专门从事教育、宗教、商业等职业,从事这些职业的人都是本部落的男女自由民,一般外族人不能涉足这些行业。
当然,劳动条件和环境恶劣的工种,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让外族人或者奴隶来干。根据我们调查,古越族与古泰族分离后不久,古泰族社会首先进入奴隶制社会,这是我们从泰国语与壮语的一组语言对比中得出的结论。
壮语称呼“手”为冯fe
g,称呼“脚”卡ka/ga;泰语官方语言称呼“手”为me,称呼“脚”逃tao,泰国乡下对手脚的称呼与壮语相同。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泰语称呼奴隶为卡ka,就是脚夫和苦力的意思;而称呼助手和副官为fe
g,因此为了避免交流时产生误解,泰语只能给手脚从新命名,而壮族人的先祖古越人办事喜欢亲力亲为,他们不要奴隶和助手,因此他们将手脚的古老称呼保留至今。
在漫长历史演变中,部落逐步发展成严格意义的国家,但是人类的文明只能产生于那些人口众多的相对富裕的村庄、城市和国家等人类定居发展的社会里,能够最终产生大量人口、建立社会的民族,肯定是那些掌握农业和畜牧业技术,能够生产足够食物的农耕民族。
古越族是人类最早系统掌握农牧业技术的民族,而氐族是古越族移民到松潘高原后发展而成的农耕民族,因此对氐族文化的研究非常重要。
《汉书·地理志》颜师古 注:“氐,夷种名也,氐之所居,故曰氐道”;氐道在今九寨沟、平武、松潘(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氐族最先活动范围在川西北地区,起源于四川松潘高原。氐族自称“盍稚”,“氐”为它族对其之称。
根据中国历朝历代的历史记载,氐人属于农耕民族,在生活习惯、生产方式,以及语言、风俗和文化等方面以古越族相同,由于氐人的居住地与古巴国相连,因此史学家也称他们为“巴氐”。
盍稚hezhi是一个古越语单词,以“盍稚hezhi”对应古越语单词是“河池hechi”,在古越语中“河he”指动物的咽喉,“池chi”指黄牛,因此“河池hechi”的原意是黄牛咽喉,引申意思是“咽喉要塞”,同时,黄牛车是人类最早的交通工具和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