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寨语非常相似,柬埔寨语属于南岛语系高棉语支,属于海洋民族语系)词汇,而壮语中也含有少量占蒲语词汇,这说明古越族先到达迁徙地区的海洋民族、采集民族和渔猎民族进行了融合,因此古越族创造了不同于古泰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风俗。
根据对壮族人和泰国人生活习惯和文化信仰对比调查得知,泰国人提倡素食,他们认为吃肉影响健康和寿命,因此他们祭拜祖宗和佛祖只用鲜花、水果和素食点心等,绝对不使用肉类,他们认为神灵讨厌杀生和血性的肉类。他们在文化风气上,崇尚温文尔雅的女性风格,喜欢轻歌曼舞,喜欢过安静清闲的生活。壮族人跟泰国人正好相反,他们喜欢养殖猪、羊、鸡、鸭等禽畜,农闲和逢年过节必定吃肉喝酒,有钱人家天天酒肉不断,素食往往只是副食品,他们认为肉类可以滋补身体,让身体更加强壮,因此他们祭奠祖宗时,除了鲜花、水果和素食点心,必用煮熟的鸡、鱼和猪肉做主要祭品,古人认为自己喜欢的事物神灵也喜欢,同时壮族人只信仰门贞教me
gim,不想信仰佛教和其他宗教,壮族人也能歌善舞,但是他们生性刚猛,崇尚武力和拼搏,干任何事情都雷厉风行,人人都是拼命三郎,在壮族社会里没有人想过死气沉沉的生活,人人都想闯荡天下,有一番作为。
颜色词汇是语言中最古老的词汇之一,对泰语和壮语进行颜色相关词汇的对比,我们也能看出古泰族和古越族的文化差异。在泰语中称谓红色为da
(相当汉语的丹、旦)、黄色为lia
g(相当汉语的亮),这两个称呼都是古人观察天象获得的早上初升的太阳为旦,旦呈现光彩就是红色;早上天开始放亮的光彩就是金黄色,因此用亮代表黄色非常贴切。这是在古泰时代,古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希望从自然中获得知识和力量。
在壮语中,称谓红色为
i
g,在壮语中
i
g的另一个意思是肉,而肉的颜色确实是红色;黄色为hae
,在壮语中hae
的另外一个意思是寒ha
、寒冷,天气变寒冷的时候,植物的叶子和果实基本上都变黄。这些称谓说明古越人更关心食物,因为他们背井离乡,迁徙都陌生的地方,主要是为了吃饱肚子。
中原王朝史官这些生活在长江以南地区农牧民族为“越人、百越”?越的原本意义是什么?在壮语中越的读音为ye,ye一般指猪、牛、羊等动物的成块生肉,根据这个意思,越也许是素食民族古越人贬称,因为古越人喜欢吃肉。另外一种对越的解释是,越yue是跳跃、青蛙的意思,由于青蛙是稻田里的益虫而具有旺盛生命力,因此古越人以青蛙为民族的图腾。
为什么广西及其临近地区古越人被成为骆越呢?在壮语中骆luo是“鸟”的意思。这说明,古越人崇拜鸟,他们认为鸟具有超凡的灵性,具有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