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就是社会的压力点。」
如果能让他们也行动起来,形成舆论压力,那对公司的施压就会更有效。」
「利用各种矛盾,把矛盾的双方都动员起来,形成对敌的包围圈。」
「在这个情境里,公司就是那个敌」,而工人丶工程师和社会舆论就是「友」。」
「在联邦层面,那些政府官员和政策制定者,把工厂的问题上升到联邦层面,把局部问题上升到全局问题,引起上级的重视。」
「就算联邦和这些公司纠缠在一起。」
「当人民的力量足够大的时候,未必不能推翻。」
「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三个层面的力量都动员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施压体系。」
「在工厂内部,让小帕和其他工程师们组织起来,等待合适的时机。在社会层面,通过那些被开除的工人和他们的家属,制造舆论压力。」
听到星鹉的解法,弹幕也是纷纷讨论起来。
【好像没问题啊。】
【我擦,星鹉牛逼!】
【我去了好几个直播间,我感觉星鹉的想法就完全没问题啊。】
【这个角度没问题啊,从工厂内部到社会层面,再到联邦层面,局部到全面。】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确定这个方向后的星鹉迅速前往了工厂的档案室查看更多有关于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内容。
伴随着一声系统音,星鹉继续阅读起来。
【更多信息·联合碳化物公司】
在全球范围内,悬挂联合碳化物公司蓝白旗的国家共有38个,而印度联邦与该公司的关系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个。
近一个世纪以来,联合碳化物公司一直向印度供应一种极为重要的商品,其重要性堪比空气与水。
对于数亿印度人而言,电力是一种稀缺资源,而联合碳化物公司的照明设备却为最偏远的村落带来了光明。
凭藉每年生产50亿块电池的巨大产能,联合碳化物公司早已在全印度家喻户晓,赢得了民众的深深感激。
丰厚的垄断利润,以及联合碳化物公司对印度未来市场潜力的坚定信念,促使其在印度成立了名为「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并在此部署了广泛的生产活动。
时至今日,该子公司的旗帜已在14家工厂上空高高飘扬。
在印度,联合碳化物公司生产化学产品丶塑料制品丶摄影感光板丶软胶片丶
工业用电极丶聚酯树脂丶夹层玻璃以及工具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