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的一切都是巧合,还都能因为巧合而堆叠出,合乎我意的结局,那还能称之为巧合吗?”
“而且,”裴逸缓缓抬起手,指向自己的太阳穴。
“真正的全知,理应包含万物心念的流转,包括我此刻——这个被你认定为巧合造就者的内心,每一个最细微、最瞬息的念头。”
说到这里,他突然做了一个极其突兀的动作。
他猛地抬手,不是攻向【王】,也不是防御,而是用指尖飞快地在自己的眉心点了一下,随即又像是驱赶蚊虫般,随意地挥了挥手。
这个动作毫无逻辑,毫无魔力波动,更不蕴含任何战技或策略。
它就像一个普通人下意识的小动作,与当前剑拔弩张的氛围格格不入。
几乎在这个动作做出的同时,【王】那一直稳如磐石的身影,极其轻微地、几不可察地向后仰了一丝微乎其微的角度。
这个反应细微到几乎不存在,若非裴逸的精神在极度专注下提升到了极限,恐怕也无法捕捉。
就是这一丝反应,让裴逸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他赌对了!
【王】的全知,是基于对海量信息、因果链的恐怖计算和推演,从而达到近乎预知的效果。
他能看到裴逸抬手的动作,并能基于裴逸过去的数据——那个靠巧合成功的神策诡谋。
在亿万分之一秒内推演出成千上万种裴逸可能借此动作发动的后续攻击、陷阱或诡计。
正是因为推演出的可能性太多、太杂,而且许多可能性基于裴逸那不合常理的运气显得荒诞却又有可能。
这种信息洪流和不确定性,反而让【王】的全知系统在瞬间产生了大量的冗余计算和轻微的逻辑冲突。
导致他本能地做出了一个极其细微的、基于可能遭受未知攻击的规避反应——哪怕他理智上知道这个动作本身毫无威力。
如果【王】能真正读透裴逸的内心,他就会知道,裴逸做那个动作时,脑子里唯一的念头是:“你能猜到我所想吗?”
一个真正读心的全知者,会对这个毫无威胁的念头和动作毫无反应。
一个依靠推演的全知者,则会因为无法理解这动作背后的无目的性和自身的巧合性而瞬间计算过载,产生本能的戒备。
裴逸不需要【王】承认什么,刚才那细微到极致的身体语言,已经是最好的答案。
【王】不能读透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