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便利贴,就算没能解决事件,最坏也要平安回来。
虽然他们不害怕牺牲,但总归期望能够重逢。
此去一千二百里,算是我目前人生真正意义上最远的冒险了。
不过不像那些艰苦卓绝的登山者,远足者,有一队素质过硬同行者的保驾护航,我这个菜鸟前期完全没有任何切实的冒险体验,吃了感冒药在睡袋里等着退烧才是真实状态。
即使一切顺利,因为不走纯粹的直线,到达南极点也需要接近二十小时,何况中途还有太多变数。
因此在身体实在撑不下去之前,那三张便利贴都不能动用。还好小屋内的温控系统和隔热能力十分强力,一直能保证内部零上十几度的正常气温,吃了药之后,病情一直还算比较稳定,只要不出去就行。
维持这样的行动,消耗也是很大的,设定补给点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补充燃料,保证小集装箱内的燃料始终是充盈的状态。其次,到达补给点还能建立通讯节点,保证队伍能接收信息,判断有没有偏航,风暴之中,最怕的就是迷路。
前四百公里,补给点基本都是四五十公里就能遇见一个,而最后的两百来公里中,补给点锐减。
原定经过最后一个补给点后,前面还有一百一十公里的路程。之所以是原定,是因为中途收到了新的讯息,风暴圈的扩展加速了,我们会提前十几二十公里进入风暴核心,可真是个“好消息”呢。
行进途中,我只要老实躺着就好,但‘星光’处理的事就有很多了。除了之前说的轮换开车,还要接收信息,补充燃料,准备饭菜等等一些事情。
出发后四个小时左右,我们遇到了第一次周期性风暴增强,外面的气温据说来到了零下一百二十摄氏度,这种情况不可能再冒险前进。
躲过了风暴后,八个人不可避免地要去铲雪,推车。一两次还好,越到后面越不好意思,甚至想提前写一张便利贴,好让我至少做点杂活。不过052,055还有其他人,都用各自的方式表达了我无需担心。
“把你送到那里本来就是我们的任务之一。”这是他们强调的。
要是特遣队的他们也有异能就好了,我时常这样想。不过我多少也能猜到,要是有异能,就不可能是特遣队成员,最多也是像我一样变成随行人员。
除了风暴,第三次遇上风暴增强时,我们还是遇上了那些未知存在。
我也听到了那种冬天走在结冰湖面上,冰面逐渐出现裂纹的声音,但由于我的特殊,幻象什么的自然是什么都没。有了前人的宝贵经验,出发前基金会就做好了准备,所以应对起来还是比较从容的。
屋内的几个人启动两个“讲台”,并实时监测周围的情况。屋外的人戴上屏蔽器,用“红雾喷射器”清扫四周,并启动各种观测器试图收集那些未知存在的一些信息。
尽管最后还是一无所获,至少人员都是安全的。这里我也问到了那些“讲台”的具体名称——翻译过来就叫稳定器。不太行,完全没有“现实稳定锚”来得帅气。
最大的变故出现在距离核心外围最后四十公里的时候,二十分钟前刚收到第一队已经失联的消息,倒霉事就轮到第四队了。
这一次的风暴增强比以往更加强烈,未知存在的袭击也延长了不少时间。最后依旧没有人员受伤,但一辆雪地摩托彻底了丧失行动能力,另一辆也受到了一些损伤,隔热小屋和储货集装箱,必须要舍弃一个了。
小屋有良好的供热和保温能力,还有不少专业器材,可以很好地保证人员安全和信息收集,但屋内空间并不足以存放太多的燃料和武器。
小集装箱的空间倒是挺大,但由于摩托受损,没法满载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