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府的消息像檐角垂落的雨丝,时不时顺着青石板缝隙渗进云霓的耳中,却总被她轻描淡写地拂开。
不是不在意王府里那位“王爷”的动向,而是大司农府派来的信使,正捧着烫金拜帖在廊下急得打转。
她先前教的红薯育苗之法,如今那些红薯的育苗已经完成,为了加快速度,还特意用暖棚。这等关乎民生的大事,远比王府里的琐碎更让她挂心。
信使的马蹄声还没在长街上散尽,云霓已换了身便于劳作的素色布裙,青布帕子将乌发简单束在脑后。
刚跨出郡主府的朱漆大门,便见萧景墨倚在白马上,玄色锦袍衬得他身姿挺拔,见她出来,眼底漾开浅淡笑意:“早猜到你会立刻过去,备了马车,皇庄路远,骑马怕累着你。”
他素来如此,从不多言干涉,却总在细节处将她的需求妥帖安置。
云霓笑着颔首,掀帘上车时,还不忘拎上那本画满红薯种植细节的册子。
上头用朱砂标注的“栽苗浅土”“肥土隔离”,都是她反复试验得出的关键。
马车轱轳碾过城郊的土路,待抵达皇庄时,远远便望见一片热闹景象。
明黄色的御驾停在田埂边,皇帝萧逸正踮着脚往暖棚方向张望,玄色、石青、宝蓝等各色官袍在田埂上铺开,文武百官们手里捧着纸笔,神色里满是好奇与期待。
见云霓过来,萧逸率先迎上前,少年天子的脸上褪去了朝堂上的威严,多了几分亲近:“阿姐,你可算来了!大司农说那红薯能亩产千斤,朕倒要亲眼看看,这神奇的作物到底怎么种。”
云霓笑着屈膝行礼,目光扫过田埂边早已准备好的红薯苗筐,筐里的幼苗整齐码放,每一根都剪得长短一致,约莫二十多厘米,嫩绿的叶片上还沾着晨露。
她走近暖棚,大司农连忙跟上,身后跟着的人拎着两袋用粗布缝制的袋子,脸上满是激动,大司农开口:“郡主,您上次吩咐的肥料,咱们按方子备好了!将鸡鸭鹅的粪便混着草木灰堆在向阳处,每日翻晒,如今整整七日,您瞧瞧这成色。”
云霓接过一旁侍女递来的粗布手套,指尖捏起一把发酵好的肥料。
黑褐色的肥土松散细腻,凑近闻时,只有草木的清香,没有半分粪便的腥气——草木灰的碱性恰好中和了粪肥的油腻,还能杀死里头的寄生虫卵,避免日后虫害。
她满意地点头,将肥土放回袋中:“很好,发酵得透彻,栽苗时用这个当基肥,红薯扎根快。”
说话间,司农寺的官员已将红薯苗搬到田边,云霓蹲下身,指尖捏起一根幼苗,向众人展示:“诸位大人请看,这红薯用的是插扦法,育苗后剪取这样的幼苗直接栽插即可。关键有三:一是苗长要够,二十到三十厘米最佳,太短易蔫,太长易折;二是入土要浅,只埋五厘米深的浅土层,让根系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