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
一个堆积着被淘汰、被遗忘、但仍未完全“死亡”
的数字残骸的地方。
这微弱的脉冲,就是某个残骸出的、最后的“生命信号”
。
这信号本身无害,甚至算不上异常事件。
但它指向了一个地方,一个可能充斥着类似这种“数字残骸”
的地方。
对于正在饥渴地搜集一切关于信息世界碎片化认知的林墨宇而言,那里或许是一个……危险的宝库。
他记住了那股“气味”
和“韵律”
的特征。
下班后,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绕道去了城市图书馆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他使用公共电脑,接入网络,开始尝试追踪那股信号的来源。
他当然没有黑客技术,但他有那被严格限制的、模糊的感知力。
他找了一台位于角落、相对老旧的电脑,坐下。
假装浏览网页,实则闭上眼睛,将感知力如同蛛网般,以这台电脑为节点,极其缓慢、极其小心地向外部网络弥散开去。
他不敢深入任何加密通道,只是在公共数据流的表层,像雷达一样扫描着那熟悉的“坟场气息”
。
这是一个极其耗费心力的过程。
公共网络的数据洪流远比办公室内部网络庞杂和混乱,抑制器的压制感也更强。
他必须全神贯注,才能在无尽的噪音中捕捉那一丝微弱的、特定的“回波”
。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冷汗,太阳穴突突直跳。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
找到了!
信号的源头,指向了城市边缘的一个坐标。
那里,根据他随后用手机地图查询的结果,是一个大型的、废弃多年的电子垃圾回收处理中心。
真正的“数据坟场”
。
林墨宇靠在图书馆冰凉的塑料椅背上,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感觉大脑像被掏空了一般。
但一股混杂着恐惧和兴奋的战栗,却顺着脊椎爬了上来。
那里有什么?除了这些垂死的“数字残骸”
,是否还有别的?更完整的“数据排泄物”
?甚至……其他形态的信息态异常?
风险毋庸置疑。
官方知道这个地方吗?那里是否有监控?擅自靠近甚至进入,会引什么后果?
但他体内的饥饿感,和那冰层下涌动的暗流,都在无声地催促着他。
他需要更多的“拼图”
。
需要理解这力量的根源,需要找到摆脱(或者至少是减轻)抑制器控制的方法。
那个废弃的电子垃圾场,像一座隐藏在迷雾中的矿山,吸引着他不顾一切地想要去挖掘。
他看了一眼手腕上沉默的抑制器。
那个淡蓝色的水滴图标没有再出现。
他站起身,离开了图书馆,融入外面华灯初上的人流。
下一步,他需要制定一个计划。
一个如何安全地、隐蔽地探索那座“数据坟场”
的计划。
他需要观察,需要准备,需要利用一切他能利用的、包括官方暂时“赐予”
他的那点有限资源和权限。
狩猎的目标,再次升级。
他不再满足于在公司内部捕捉那些零星的“微生物”
,他将目光投向了城市边缘那片更大的、埋葬着数字亡魂的荒原。
回到那间租金昂贵的公寓,他站在窗前,望着远处城市边缘那片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黑暗沉寂的区域。
那里是数据的坟场。
或许,也将是他挣脱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