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不能总是依赖mirror哥。
第二回合,他改变了思路。
“这回合,我们打b。”穆雪松的声音,比刚才沉稳了一些,“周毅,你拿闪光,跟我走b通道,准备第一时间抢点。”
“温哥,你去中路给烟,封住A点过来的视野,防止他们快速回防。”
“Scope,你在外面架枪,看好。”
这一次,他没有再忘记谢无争:“mirror,你.....你跟温哥一起走中路,帮他补枪,然后听我指令,看是转A还是回防b。”
这是一个更加团队化的安排。
他不再把谢无争当成一个无所不能的自由人,而是将他,真正地融入到了自己的战术体系中。
“收到。”谢无争的回答,依旧简单干脆。
这一回合,YS.A的进攻打得非常流畅。
周毅的闪光,穆雪松的跟进,温章的烟雾,Scope的架枪.....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恰到好处。
Gcx在b点的防守,几乎是在瞬间就被冲垮了。
虽然谢无争在中路并没有等到任何敌人,也没有开一枪,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威慑,让Gcx不敢轻易地从中路回防。
2:0。
穆雪松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
接下来的几个回合,他开始尝试更多不同的战术变化。
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第四回合,他尝试了一次快攻A点,结果被对方用一颗完美的瞬爆闪光弹打了回来,损失惨重。
“我的我的。”他在语音里主动承认错误,“太急了,没算到他们会用闪光反清。”
“没事,下一把打回来。”谢无争的声音适时响起,“信息拿到了,他们A点的防守很喜欢前压,下次可以利用一下。”
他没有指责,也没有指导,只是提供了一条有用的信息。
穆雪松点了点头,将这条信息记在了心里。
训练赛结束比分定格在8:4,对于一个新指挥来说,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
接下来的几天,穆雪松几乎是泡在了训练室里,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谢无争给他的那个U盘里的内容,将那些经典的战术思路和自己的理解相结合,试图摸索出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指挥风格。
他不再满足于照本宣科,而是开始思考“为什么”。
为什么要这么站位?
这个技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给?
如果对方不按照我们的预想来打,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他的话变多了,不仅是在比赛中,更是在复盘时。
他会抓住一个细节,和温章周毅他们反复讨论,甚至会因为一个战术思路的分歧,和张昊教练争得面红耳赤。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他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成长着。
那份曾经的青涩和不自信,正在被一点点地剥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稳果决。
一周后,小组赛第四场,YS.A对阵ApG,第一轮的时候,YS轻松从他们身上拿下了胜分。
对于穆雪松来说,这次比赛也是一块真正的试金石。
比赛开始前,谢无争给他打气:“别想太多,就当训练赛打,我们小组赛积分第一。”
穆雪松点了点头,戴上了耳机。
第一张地图,ApG拿出了一个非常规阵容,他们选出了一个在当前版本非常冷门的英雄。
开局阶段,YS.A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连续丢分。
穆雪松紧锁着眉头,他知道,这个时候,他不能慌。
“叫暂停。”他果断地对身后的裁判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