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关参数表,反而点开了空白文档,拿起桌边的笔,在草稿纸上快速演算起来。
她在逆推——以集团下发的参数为“结果”,反向推导背后的物理原理。笔尖划过纸面,从粒子运动方程到维度波动公式,原本零散的物理逻辑渐渐串联:参数里“轨迹捕捉频率”的数值,恰好对应着高维粒子在三维空间投影的临界值,连她之前在维度理论里没理清的“空间褶皱系数”,都藏在参数的小数点后第三位里。
越推,她的眼神越亮。这些参数不是凭空来的,每一个数值都踩着严谨的物理逻辑,甚至比她之前的研究更深入。每当有新的生产项目下发参数,她都会像这样深夜逆推,原本担心丢掉的前沿物理知识,不仅没生疏,反而在一次次“解密”中快速进步——她像在透过参数,触摸更本质的物理规律。
隔壁公共实验室里,50多岁的张工正调试生产设备,年轻的小林拿着实验报告凑过来,语气里满是困惑:“张工,这组数据跟集团下发的参数差了快30%,要不要再测一遍?万一生产出问题咋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